二月最后一天,京城下起春雪。
早晨6点半,我们几位老友,照例来到金台园晨练。前40分钟是边练边聊,后30分钟是专心闲聊。此闲事始于十多年前,如今我们皆成高龄老人,年纪最大者,曾是现年97岁的方成,他95岁退居“二线”之后,时年90岁的老孟,便成了我们的头号长者。如今,他虽不能天天来,但还不时前来点卯。比他小的分别是88岁86岁,还有4位80岁,2位79岁。年纪最小者如我,也已77岁。
每天一次一个多小时的晨聊,是我们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时事政治,反腐消息,饮食健康,社会新闻,大道小道,凡有趣者,皆成谈资。或信或疑,各人自辨,不究版本,只当是精神会餐。我们年龄有别,阅历不同,却常有共同话题。
我们各有信息渠道,或报刊或电视或微信或网上,正面的负面的,各人凭记忆,加以转述或评论。报上公布反腐成果,我们由衷拥护,贪官的劣行,我们愤起骂之。国之大事,我们不曾漠不关心。我们是新闻界中人,评议新闻是习惯。彼此交流和沟通,弥补了各自视野的不足。
我们有时也聊及学问。79岁的老缪,是学者、评论家,文心雕龙研究,当代文学评论,都有专著问世,又有客家题材长篇小说和旅外长篇游记散文出版。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谈吐有文化,闲聊有闲篇。诸如史上哪个皇帝活多长,怎样更替王位,不少历史人物事件,他都谙熟于心。闲篇也言吃。我推介附近有间火锅店不错,他马上响应:“我明天就去!”我说某农贸市场鱼肉蔬菜水果便宜,他也很有兴趣,过两天就去买回鲈鱼、小虾和荔浦芋头之类。并说“去一次能省几十块啊!”
最节俭者,当数老李。他是离休干部,但他的房子,至今没有装修过,地板还是水泥地板。吃的也很简单,包一次饺子吃三四顿。高档饭店他绝对不去,倒是金汉斯、好伦哥等有老人优惠的餐馆,对他有点吸引力。他讲究实惠,爱吃便宜的国光小苹果,一斤5元以上的苹果他不买。他爱游泳,每周游两次,每次游800到1000米。87岁之身,寡有如他者。虽有此好,也要选择便宜游泳馆,价贵的他不去。他爱读书,喜书法,尤爱听音乐。听音乐也选便宜的,买国家大剧院的周末廉价票,20元听一次。最舍得花的是旅游的钱,国内最北端的黑瞎子岛,社内很少人涉足,他去过,美国、欧洲他去过,俄罗斯也去过,春节又去了埃及。他有他的活法。人生观念都在点滴谈吐中。
现年92岁的老孟,是很有个性的人。过去他常说自己的经历,比如曾遭日本飞机轰炸,炸弹就在身边爆炸,他却躲过一劫,大难不死。他酷爱图书,前两年常去各类书市,回来就给我们推介,说他买了什么什么好书。他夏天穿短裤,总要坚持到10月底,我们都穿棉毛裤了,他还是我行我素。冬天了,他一直穿着单裤。那天,1月25日早晨初雪,他又来到我们队伍中,只见他穿的还是单裤。老李逗趣,俯身掀起他的裤脚管,他不生气,只是傻笑,并用他的河南话说:“我不怕冷!”
晨聊,总让我们有一种轻松的表达,无论喜怒哀乐,都是从容宣泄。不管天气如何,总是如期而至,似乎一天不见老友,一天不参加晨聊,就像缺了点什么似的。
仿效赵朴初《宽心谣》,戏作《晨聊歌》:
日出东方是清晨,躺也一晨,起也一晨。
自古人生勤懒分,懒也一生,勤也一生。
开心莫过有友人,情也至诚,心也至诚。
园里风雪或霾尘,挺有我们,扛有我们。
一日一聊情深沉,话多也真,话少也真。
十年八载时无痕,你也老人,我也老人。
努力不以老少分,你也勤奋,我也勤奋。
文化不论浅和深,深也乐闻,浅也乐闻。
有情有谊有气氛,今也热忱,明也热忱。
晨聊补脑又补身,不是人参,胜似人参。
信笔写来,无曲无调,非歌非谣,惟一的伴奏,只是纷纷的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