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福路的情怀
  傅震

  有人说,人生似路。有起点,有终点;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时而坦直,时而曲折。我想说,路似人生。有欢乐,有悲伤;时而宁静,时而烦躁;时而典雅,时而野蛮。尤其是在城市里,路和人很像,都有一个名字。上海的路名大都以地方命名,如南京路,北京路。但也有一些路名,除是地方名外,还含有吉祥之意,永福路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要感知路似人生的奥秘,一个匆匆的过客是无法做到的。我和永福路日夜厮守了五十一年,方才有了此番感受。1964年,我家从绍兴路搬居到永福路86弄。永福路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宁静,优雅。除了一部公交96路从复兴路经过外,便无任何车马喧闹声。与复兴路相交的转弯口,红黄砖相间的良友公寓端庄、伟岸。“良友”的楼名,给人一种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的感觉。后来才知道,里面住着不少文化界名人。上海滩报业大王史良才是这楼原来的主人。沿街两旁,有许多西班牙式建筑。比如52号,建于1932年,曾是法国传教士布哈德的住宅。还有几栋带花园的洋房,都是解放前一些巨商的旧居。86弄斜对面,有一条小巷叫肇家弄。保留完好的弹格路,两边是高高的篱笆墙,上海人叫“枪篱笆”。巷子弯弯曲曲一直可以通到淮海路的上海新村对面。深秋,金黄色的梧桐树叶飘洒在弹格路上,再下上点毛毛雨,路石和树叶闪着水光,沿着褪色斑驳的篱笆墙向纵深走去,男的必成徐志摩,女的无疑张爱玲。这就是永福路法租界建筑文化氛围给人的一种陶冶力量吧。

  好景不长,“文革”来了。永福路燃烧起来。在抄家卡车的喧鸣中,在马路批斗会的声浪里,永福路两旁的建筑也似乎显得面目狰狞。

  十年过后,永福路又平静了。我也快到而立之年。母亲为我的终身大事操心。她通过熟人,介绍47号里一位文静的姑娘,我俩相识后交往了几次,却恋不起来。短暂的一页就此翻过,但以后每当路过那里,就会想起慈母曾经的操劳,心中便会有丝丝的甜意。

  永福路又典雅了。她还被划进了使领馆区。英国和德国领事馆相继在永福路开设。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来到了驻沪领事馆。我可饱眼福啦。我家的窗户正对着英领馆的大草坪。那天下午,我沏上一杯茶,端坐在窗前。女王站在草坪上笑容可掬地向四方招手,我也情不自禁地隔窗挥起手来。女王慈眉善目,风度高雅。特别是她穿得真够亮丽。先是一套鹅黄色的,过会儿,又换一套宝蓝色的。这二件衣服我至今记忆犹新。但更值得纪念的是,永福路见证了我国与世界接轨,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事件。打那以后,到英德领事馆办理签证的国人多起来了。那时排队的人中,现在应有不少已是学业、事业有成的海归了吧。他们已成了中国崛起的中坚力量。

  永福路的画卷又有了新的色彩。遗憾的是当初的弹格路和“枪篱笆”没有了。但没有关系,底蕴深厚的永福路将一如既往地陶冶着新的居民。

  十日谈

  一条路一个人

  明日请看《我眼中的华亭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音乐鉴赏/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微信上的“市政大厅”
无倦苦斋
明月二三事
图片新闻
一棵开花的杏树
永福路的情怀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永福路的情怀 2015-05-09 2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