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昆剧团,简称湘昆,很显然,指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可是有人谑称它为“草昆”,自然说的是它不规范、路子野,上不来台面。
2015年3月3日,湘昆以一出“天香”版《牡丹亭》,脱颖而出,荣登北京国家大剧院的红氍毹,令人眼睛一亮。
湘昆脱胎换骨的变化,起始于2010年,归功于国家一级演员罗艳。那年她受组织任命出任团长,执掌湘昆大旗。
罗艳自小坐科湖南艺校昆剧科,1980年出科加入湘昆。30多年来,她在几十部昆剧剧目和折子戏中担任主演,先后荣获国家和湖南省颁发的奖项。2002年,她成为湖南省戏曲表演团体中第一位被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录取的在职研究生。罗艳又是湖南省戏曲界第一个举行个人大型专场演唱会的演员,演唱会极受欢迎。
人到中年,艺臻成熟;升任掌门,湘昆的舞台,任由驰骋。如果她想要自己一个人唱戏,谁也拦不住。然而,13岁入行的罗艳与湘昆一起经历了兴衰荣辱,在昆曲事业不景气的日子里,有些演员转行唱流行歌曲,挣钱糊口;有些演员下海经商,开起了饭馆,赚钱养家;还有些演员,别离家乡,远渡重洋……人心散了、队伍散了。如果她有了“权”,霸住舞台不放,别人就没戏唱,湘昆的旗子就要倒。
罗艳回团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散落在社会上的人聚拢来,自己把舞台让出来,让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2003年毕业的却鲜有上台机会的演员,回归舞台,再操正业。
昆曲的传统大戏《荆钗记》,就让优秀的旦角演员傅玉萍担纲;串排的《牡丹亭》,安排青年演员刘娜担任《游园》主演;后面的《冥判》,大胆启用了青年演员胡艳婷,有人说简直太大胆了,那孩子什么都没有。罗艳敢用她,“要培养这些青年,要给她们机会,不给机会她们永远成熟不了,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唱戏的”。最后《回生》一折,罗艳完全可以自己唱,可是她却让雷玲演了。为了让雷玲演好这一折,从拍曲到念白,都是罗艳给她精心排练。
当年一炮走红,郴州的观众怎么也没想到,一夜之间,自己身边的剧团怎么冒出那么多新人、新角。
在此基础上,罗艳把眼光朝向更高,要想脱掉“草昆”的帽子,就必须请最好的老师,寻找最好的版本来学。
于是,她从上海请来了自己的恩师——国宝级的昆剧闺门旦艺术家张洵澎,专门辅导雷玲,让这个曾经告别舞台而去开饭店的老板娘重拾信心。2013年,经过张洵澎的精心传授,雷玲在《蝴蝶梦·说亲》、《凤凰山·百花赠剑》等传统折子戏中将昆曲的唯美与典雅、细腻和柔婉表现得淋漓尽致,夺得了当年的“梅花奖”。
湘昆动用全团力量,在张洵澎、蔡正仁的“不走样”的传承下,精彩演绎了《牡丹亭》,展示出湘昆“涅槃”后的整体演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