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时‘带点情绪’”,有关工作人员的这一说法,难以让人信服。这不仅仅是情绪管理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话语表达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言,“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粗放的话语,背后是权力观的扭曲、不良作风的滋长。
纵览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官员雷人雷语事件,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思想症结。正是因为错误地把党和人民对立起来,才有“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荒唐诘问;正是因为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才会在群众反映问题时无端反问“被人强奸,生小孩了你才去告他?”……爆粗口或许都有彼时彼地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是权力观的扭曲、宗旨意识的淡薄、理想信念的动摇,却是其共同本质。
这位“任性领导”的横空出世说明,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改变行为方式也许可以立竿见影,但是要解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总开关”问题,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错误的思想一旦通过粗口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会以语言的粗鄙刺痛公众神经、损害官员形象,更会寒了群众的心,伤了政府的公信力。(李拯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