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漫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追思先烈,在毛主席纪念堂缅怀开国领袖,就想起39年前参加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的一次难忘而神圣的劳动。
我1976年入伍,经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被选送到总后工程建筑一总队卫生队,历时半年的培训,再分配到总队医院当卫生员。其间,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毛泽东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等重大事件。卫生队还派人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毛主席遗体告别仪式。1976年10月8日,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11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破土动工。12月的一天,医院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派十多名官兵夜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劳动,我心里暗暗欣喜,要努力争取这个机会。四名上海籍女兵盛建恒、沈敏芳、赵菊芳和颜培芳,她们也心情无比激动,都有参加劳动的共同愿望。说来也巧,她们入伍时与我同在一个新兵连,新训时共有十名女兵,都来自青浦县,刚好组成一个班。我在连部当文书,女兵班就在连部旁边。新训结束,她们中的四人和我一起参加卫生队培训,又同时分配到总队医院当卫生员。
那时的北京,12月是最寒冷的季节。对我们刚入伍的南方兵来说,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很不适应。当时,我正患重感冒,扁桃腺发炎发烧。如果请假不去,将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成为终身遗憾。带病去劳动,又怕身体挺不住。于是,我想了一招,隐瞒实情,利用“工作之便”偷偷给自己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加大剂量服抗菌素,做上阵准备。劳动那天晚上,女兵当中,有的白天上班,有的昨晚上了夜班,当晚应休息,但她们都争着要去劳动。最后,大家的愿望实现了。
大概是晚上八点钟,医院干部带队,我们到历史博物馆南边集结。当时,毛主席纪念堂已挖完地基正在打基础,天安门广场南侧地面基本掏空,像个硕大的深坑。地基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参差不齐的钢筋。我们的任务是运送混凝土,从历史博物馆南侧的一个胡同,用手推车装上混凝土要推三四百米的距离,再倾灌到地基。大家热情高涨,两人一组,推着手推车一路小跑,干得甚欢,脸颊上的滴滴汗珠融入混凝土中。女兵们平时是穿白大褂、拿针管的,没有干过这样的重体力活,但她们毫不示弱,与男兵比着干。沈敏芳皮肤白净,身材纤细娇嫩,白天又上了一天班,与她一组的老兵怕她身体吃不消,劝其歇一会儿,她却满不在乎地说:新兵训练这么苦都熬过来了,今晚加个班算啥?火热的劳动场面,驱散隆冬的寒意,不知不觉到了天明。我的感冒症状好像也没了。虽然经过一夜的强体力劳动,但个个仍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对于纪念堂宏大的工程来说,我们浇灌的混凝土,微不足道,犹如一粒沙子,一块石子,却心里感觉是那么的自豪,那么地神圣,那么地光荣,那么地崇高,从内心充满了对毛主席的崇敬。这次劳动,虽然39年过去了,但成为美好、幸福、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