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食之“醉”
钱桂华
  文/钱桂华

  一提起“醉”,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吃酒图醉”,因饮酒过量而有人似醉非醉、酩酊大醉、烂醉如泥,这些都是有损于健康,足不可取也。

  然而,在享誉世界的中国烹饪文化中,“醉”是一种技艺,新鲜的鸡、鸭、鸡鸭肝、猪腰、虾、蟹或蔬菜、贝类等原料,一旦经技艺高超的厨师之手以醉之美食,风味独特,情趣盎然。醉蟹与醉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醉蟹,让我想起了早年享誉沪宁的“中庄醉蟹”笔者曾出差到过兴化盛产醉蟹的中堡庄,见到了大户人家制作醉蟹的5道工序全过程。第一道工序是选蟹,蟹要挑选肥大的(约500克两只);第二道工序是爬蟹,让蟹在缸中爬来爬去吐尽泡沫,排出腹中污物;第三道工序是洗蟹,一只只洗刷干净;第四道工序是入缸,把配料加入糯米制成的浆酒,倒入缸中将活蟹一一投入,加盖静置;第五道工序是出缸,1个月之后就可出缸,把醉蟹(及带有泡蟹的原汁酒)装入可盛入1000克的广口、赭釉, 带耳攀的陶罐内,贴上印有“中庄醉蟹”4个黑字的红纸,便可上市供应。品尝时打开罐盖,一股鲜甜酒香诱人的蟹味扑鼻而来,剥食时蟹肉呈橘黄色,自有一番“蟹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的奇韵雅趣。蟹黄鲜香盈口,蟹肉柔嫩腴滑,蟹味酒香,咸甜适度,确是醉蟹中之上品。如今,一说起醉蟹,就让我周围的饕兄馋妹,个个垂涎欲滴。

  醉虾,一位去过扬州品尝过淮扬醉虾的朋友告诉我。那里的厨师首先是选用体态丰腴、色白透亮的鲜活青壳河虾,个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样才能保证只只肉嫩且肥,逐只剪去长须,仔细洗净滤干然后交给服务员。服务员用1只玻璃器皿装上1盘子大小均一、色白透亮、只只活蹦乱跳的虾端上餐桌,手里将一瓶绍兴古酿倒满1盅,用手腕熟练地一抖,就天女散花般地均匀地浇在虾身上,随之一股浓郁的酒香飘逸而来,那些小虾子们因受到酒精的刺激后便在闪亮的玻璃器皿中尽其跳舞表演。服务员盖上盖子便对食客说:稍等片刻再吃。在酒的陶醉下,活虾初感微醺,继而便是麻木。朋友慢慢品尝那醉而不死的醉虾肉:醉虾既有生虾的鲜活之美,又有酒香充盈滴口,加之调料相佐不留一丝生虾的腥气,吃得有滋有味。醉虾缘何风味独特?究其原因,酒和调料很重要。酒必须用上等的绍兴黄酒,调味主要是上等的酱油、陈年老醋,再撒上生姜末、胡椒粉调拌均匀。除以上调料外,再加上鲜香的腐乳汁浇在最上一层,这样不仅去腥提味,更有一番独特的风味。这种酒香与虾鲜相交融,自有一番奇异的野趣。如今,风行于盛宴小酌之中的醉虾美食是人们的眼福口福之享受。

  愿美食之醉,醉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林则徐的“醉到真乡始是候”酒楼对联中的“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境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美食之“醉”
溅溅春水河蚌鲜
清蒸菜别放料酒
虾球万年青
天 菜
新民晚报我家厨房/好吃周刊B12美食之“醉” 2015-05-21 2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