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我和“亚洲新人奖”一样初出茅庐。当时作为论坛的一个分支单元,“亚洲新人奖”首次设立,丰富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奖。
依稀记得我第一次见到首届新人奖评委之一著名影评人大卫·波德维尔的时候,没想到眼前这个可爱的白胡子老头儿竟然写过这么多影响影评流派和探讨电影史的著作。更没想到的是,每天3场评委放映接着小组讨论之后,他竟然还能兴味盎然地要我带他去吃各色本地美食。
2006年,亚洲新人奖迎来了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被正式升级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个独立单元,成为金爵奖之后最重要的评奖单元。经过两年的磨练,我也开始独挑大梁,成为新人奖的负责人。那一年我们请到了韩国导演奉俊昊,彼时,离他的成名作《汉江怪物》公开上映尚有1月余。有一次,完成一天工作以后,我带着评委们一起夜游外滩,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的陆家嘴“三大神器”,江对岸虽然高楼林立却也看得明白。我们沿着黄浦江堤一路走着,他拿着他的小相机一路拍着。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欢快起来,一路连喊带比画地朝我小跑过来。当时的我完全不懂韩语,听着他带着口音的英语,看着他张开双臂的姿势,终于明白,原来他很兴奋地发现了《碟中谍3》中汤姆·克鲁斯纵身跳下的大楼,中银大厦。得到确认后,他激动地又摁了很多下快门。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年轻帅气的阳光大男孩日后竟然拍出了《母亲》《雪国列车》这样思想深刻、气势磅礴的国际化影片。
经过2010年世博会的喧嚣后,2011年的电影节又一次被大量关注起来,那一年竟然让我请到了儿时偶像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担任新人奖的评委主席。相信《情书》里藤井树那一声对着大山的呼喊“你好吗?我很好!”深深烙印在一代文青的心里。作为专业策展、评奖人,真要见到他本尊了,我内心竟然还是小小激动了一下。心想能拍出这么唯美的电影的人,将是怎样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啊。没想到,岩井导演本人无比谦和,即便说起英语颇费劲,但每次他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这也导致很多次大家吃饭,越吃越饿,因为要等他慢慢说完一大段话。但奇怪的是,他每次的娓娓道来都让人甘心等待,好像生命就在慢慢中得到了升华。那一年,气质美女桂纶镁和阳光灿烂的夏雨同在评委席中,从他们的眼里也满是对岩井导演的尊敬。
从实习生到亚洲电影事务主管,再到影展副总监,我把青春献给了十年电影节组织工作。两年前我调换工作开始自己做电影,编织银幕梦,虽然离开了电影节,但始终没有离开我钟爱的电影行业。
2015年的亚洲新人奖在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后,进行了全方位改革,从奖项设立到入围标准,乃至评奖的流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祝改革后的新人奖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