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曾任职苹果公司,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转战谷歌,2009年离职创办创新工场,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但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一场疾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是李开复对过去17个月的调整和新生的总结与回顾,通过详尽而全面的叙述,书中真实、客观地披露了在治疗及休整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该书今日首发。本报征得中信出版社同意,今起同步首家连载部分章节。
1.这太不寻常了
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出版一本这样的书。一直以来,我笃信且奉行不辍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我总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让自己的有限生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癌症降临之前,我的事业成就可谓一帆风顺。26岁时,博士论文就得到《纽约时报》半版报道,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之后投效苹果、微软及谷歌这三大引领世界科技的公司,都快速得到拔擢,担任华人最高层的职务;我还曾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2009年,我更决心自己创业,意气风发地创办创新工场;在中国,我有数千万的微博粉丝,是许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青年导师”……数十年来,尽管劳碌繁忙,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我其实志得意满,毕竟自己想做的事多半都能实践,眼前还有无尽的前程,等待我去开拓。
我始终奋斗不懈,在人生的路上,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但显然我学得还不够,生命还想教我更多的功课。
在52岁生日前不久,我被医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身体在我多年来的摧残之后,发出最严正的抗议,要我正视它的存在;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和癌细胞交手的诊治过程备受痛苦,让我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刹那间,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
我终于放下热爱的工作,回到台湾接受治疗,被迫补修死亡学分。这段不在我人生计划里的“假期”,意外让我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除了我的身体有待修补,没想到,我的心灵也神奇般地得到滋养。这是这本书之所以面世的原因。
还记得当初这样的情景:
按照流程,做完了正电子成像检查,必须等一个星期再找主治医师就诊,那时才能知道结果。想到还要再忍受一个星期状况不明的折磨,我的心开始焦虑不安起来……我鼓起勇气,走到负责操作仪器的医师身边,开口说:“不好意思!我想……”他停下鼠标,转头看了我一眼。“什么事?”“我想,可不可以麻烦您先告诉我,刚刚的检查,有没有发现什么?”“这我不能说,我不是专业医生,我没有这个权限!”他的语气很重,把我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意图打成碎片。我本想算了,但很快又鼓起勇气说:“我知道!可是,你看我接下来的一周还能工作吗?我保证,即使你看错了,我也不会怪你!更不会让医生知道……”我几乎是在哀求他。“真的不行啦!”他干脆接着做自己的工作,看都不看我一眼。
“拜托,拜托!真的拜托!”我决心赖到底,不管怎样都不放弃。
他看拗不过我,叹了一口气说:“我真的没有权限让病人知道检查结果……这样好了,你自己看,正电子成像检查本来就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一般像你这样的人也能看得懂。你只要看画面上有多少亮点就可以。”他边说边取走我的健保卡,熟练地打开我的档案……
我赶紧上前,一起瞪着他面前那块小小的电脑屏幕。
“哇!”穿着白大褂的检验医师喊出声来。我被他吓了一跳,连忙转过头去看他,只见他瘫在椅子上,整个身子靠在椅背上。“怎么啦!很糟是吗?”我试探性地问。他脸色发白、猛摇头,就是不肯开口。
经过我再三追问,他才勉强开口:“这太不寻常了!一般人如果有毛病,顶多两三个亮点,你居然……”“有几个?”我也很紧张。
他指着屏幕:“你自己看!”我茫然地看着计算机屏幕,只见二十几个红彤彤的火球,在我的腹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