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认为,全民公决对国际债权人救助协议说“不”,使希腊政府获得了在下一步谈判中讨价还价的底气,债权人很可能作出让步,以达成新的救助协议。
徐明棋表示,全民公决其实是希腊齐普拉斯政府的策略,旨在绑架民意,要挟债权人。希腊政府在全民公决操作中有意诱导,问题设置得比较绕口,还把“不”选项放在“是”选项前面,民众可能稀里糊涂就投票。还有公众抱怨没有足够时间研判“是”和“不”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旅居海外的希腊公民也因时间限制失去了投票机会。包括全民公决前希腊政府实施金融管制,给民众带来生活不便和情绪恐慌,也挑动了民意对债权人的不满。
徐明棋指出,欧元区目前没有退出机制,从法律角度来说,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不可退出欧元区。希腊政府不想退出欧元区,因为一旦失去欧盟资金支持,希腊经济将陷入衰退。而欧元区也不能失去希腊,以免给欧洲一体化进程造成冲击,加剧欧洲分裂。因此,希腊以全民公决要胁的策略很可能奏效,债权人最终很可能在新的救助协议谈判中让步。债权人的让步可能包括削减债务、放宽希腊改革期限和条件,而希腊也可能作出一些表面上的让步,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徐明棋认为,希腊问题不解决,始终是欧元区的不稳定因素。希腊全民公决否决国际债权人救助协议,长远来看对欧元区打击很大。此事之后,欧元区必须重新思考限制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建立退出机制。
本报记者 丁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