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昆仑关的那场血战,当代研究者形象地称之为“‘钢’与‘钢’的对决”。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在占领昆仑关、南宁后,与抗战时期组建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同样有“钢军”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在昆仑关展开决战。
围绕着金龙山、石牛山、石人山、罗伞顶、公费岭等山头,双方展开拉锯般惨烈的阵地争夺战。日军倚仗着山头坚固的阵地工事和飞机增援,凶残地使用毒气弹,造成我攻坚将士惨重伤亡。而日军第五师团也尝到了中国军队“钢拳”的滋味。
勇占石牛山
石牛山为昆仑关东北要点,由日军部署第七中队据守。1939年12月18日,我军荣誉第一师对石牛山正面进攻,未能夺下。19日,荣一师先从正面攻击未奏效,继而分击敌人两侧,受到敌军火力猛烈侧射。此时,我军连长安朝宣和排长杨朴明毫不畏惧,率队直冲敌阵地,双方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全歼守敌,日军中队长小川谷一大尉被击毙,我军占领了石牛山。
血战罗塘高地
罗塘高地是敌方固守的支撑点,为昆仑关西南屏障。敌部署二十一联队迢田中队把守,配以轻重机枪28挺,外围有三道铁丝网。荣一师第二团在炮兵掩护下,奋力冲锋,冲到敌阵地前用铁锹、十字镐、锄头等破坏铁丝网,突入内围,与敌白刃肉搏。击毙敌军长官10余名,士兵200余名,荣一师第二团的突击队伤亡巨大,仅存数十人。
会攻界首地区
荣一师发动攻击后,先后占领了金龙山、仙女山、老毛岭、四四一高地、罗塘、石塞隘等。后来,日军增援部队抵达,我军连续进攻未能突破日军的第一线阵地。
1939年12月28日,荣一师、第200师、第22师协同向界首守敌发起新攻势。29日,第200师向界首东西各要点发起猛烈攻击,各据点敌方伤亡殆尽。日军为垂死挣扎,竟在前沿阵地施放毒气弹,我军冒着毒气,拼命向山上攻击,步枪、机枪、手榴弹一起开火。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歼敌大部,胜利占领界首高地。
击毙中村正雄
12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率两个大队增援昆仑关。至此,中村正雄开始踏上了死亡之路。
途中,他们不断遭到新22师和第92师等部队的截击、伏击。中村不得不率队绕到山中,在昆仑关附近七塘遭到我伏兵截击,左颊被子弹射中。24日晨8时左右,中村正雄在九塘附近观察情况时,再次被我军击穿腹部造成重伤。当晚日军军医在九塘附近的一座民房里给中村做手术,刚打开腹部,我军火炮即向该方向射击,一颗迫击炮弹不偏不倚击中该民房的屋顶。虽然日军军医舍身趴在中村的身上,中村似乎并未直接被弹片击中,但是想来飞沙走石也灌了一肚子。军医虽然将手术最终做完,但中村正雄还是于25日凌晨5时18分毙命。
中村正雄在从南宁增援昆仑关的短短几十公里的路上,接连三次被我军击中(两次枪伤外加一颗迫击炮弹),可见昆仑关战事的激烈。
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钢军’的称号,是因为我军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
本报记者 叶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