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写在“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4周年之际
~~~——写在“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4周年之际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孩子
——写在“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4周年之际
姜燕
■ 跟着爷爷奶奶过活,他们就像大山里飘摇的花朵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 活动上发的笛子吹起来真好听,活动结束,长冲小学的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坐在地上吹起来。姜燕 摄
  首席记者 姜燕

  不知不觉中,“大山童馨”4岁了,我们贵州毕节纳雍县大山里的孩子也长高、长大了。今年7月1日风雨兼程,又赴纳雍,看窗外青山不绝,山岙里人家偶现,忍不住思绪万千。谁曾想,4年前的深秋,微博上一张山里孩子光着小脚丫的照片,从此将上海与遥远的纳雍紧紧相牵。

  一

  初赴贵州,一路跋山涉水,终于走到孩子家中,看见那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瘦小得与年龄不相符的身体,摸着因为干农活或生皮肤病而粗硬的小手,掀开那一锅粗粝的玉米饭和没有一丝油星的酸菜时,心被震撼了。我们不是没有见到过贫穷,但依然为之震动。

  然而,贫穷还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他们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活,就像大山里飘摇的花朵。父亲早亡,母亲出走的现象在当地极为普遍,导致失依儿童的比例达10%甚至更高。

  总有人问,那里为什么会这样?那是一个离很多人太远的世界。贫穷,是富足的生活里很难理解的症结。

  最小的孩子在襁褓之中便失去母爱,最大的孩子父母离开时也不过四五岁,他们小小年纪便分担起家庭的重担,种玉米、挖土豆、背煤块……别的孩子拥有的温暖与疼爱,他们没有,有时想盼来一句父母的斥责,也没有。特别想念父母时,很多孩子只能翻开抽屉,找出妈妈唯一的照片,摸摸她的脸;或者是独自爬上山,到爸爸坟上和他说会话……

  很快,本报发起的“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得到爱心人士的响应,在闵行区工商联原党组书记李正东的联络下,上海明泉集团董事长王云先生出资80万元,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首批资助200个孩子。新民晚报同仁也伸出援助之手,短短一周内捐款达9万余元。

  二

  每个孩子每年1000元的善款,以物资的形式发放。建议是负责执行的落地公益机构“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下简称爱心纳雍)的义工们提的,因为现金会被监护人拿去买酒、买化肥,甚至赌博。

  发物资,辛苦的是他们,从采购到分装、发放,程序复杂,受苦受累。可是,为了真正把钱用到孩子身上,义工们说,累也值得。

  项目启动时,正值我国几家大型公益慈善机构备受质疑之时,公益慈善亟需真实、透明。“大山童馨”项目要求失依儿童的入户调查率达到70%,次年复查时再覆盖余下的30%,而爱心纳雍的伙伴们为了保证项目的可信度,入户调查达到100%。孩子们住得分散,常常走一天只能访问两三户,很多个周末,他们都是带着干粮和水,晚上住在镇上的小招待所里,一跑就是两天。时间相对宽裕的义工李靖松和高翔,有时带上帐篷,一去就是一个星期。

  山区天气多变,发放物资时,时遇大雨,道路泥泞,车子无法开动,义工们得下车推行,甚至靠人力背着物资送到学校。

  因为他们的努力,“大山童馨”项目在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入选实施类“百强”。但他们付出得太多了,“大山童馨”项目组负责人左红说,“今年去调查留守儿童时,我才猛然意识到我总是往山里跑,自己的孩子也成留守儿童了。”

  三

  失依儿童家庭基本没有收入,每年收获的玉米仅够半年至9个月的口粮,余下的时间只能吃土豆维持。所以,物资里最重要的一项便是为孩子们提供大米和食用油,每人每年可以获得大米100公斤。

  项目的一大亮点是“再生基金”。1000元中,有120元发给孩子,让他们买些小鸡小鸭喂养,一来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心理,二来也给家里作点贡献。它的实用性显而易见。一次记者前去一户家庭走访时,孩子们的奶奶从床底下拎出一大水壶雪白的大鹅蛋,说本来攒了一壶,准备过年吃的,可5个孩子全感冒了,只好卖了垫医药费,这是又攒的。

  意想不到的是,这笔再生基金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心理陪伴。

  每天清早,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鸡窝里,看看他的小鸡是不是又长高了,有的孩子还拿尺子为它们量身高;一个寄居在伯伯家的女孩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放学后,赶着她的小鸡小鸭到地里去……

  孩子们爱画画,董地乡一对小姐妹家中,门框上、墙上都是她俩的画作,在心理辅导活动中,也有许多孩子展示出绘画天赋。所以物资清单中,就有了画笔、画纸等项目。

  引导孩子们热爱美丽的家乡,出于这样的愿望,新民晚报去年向全体市民发起倡议,捐出家里闲置的数码相机,让孩子们不仅用画笔,更用镜头拍下家乡的美景。热心市民们很快捐来78台相机。辅导摄影,爱心纳雍最在行,很多义工都是摄影爱好者,这次他们还特地请来县摄影协会的主席当老师。从没摸过数码相机的孩子们高兴极了,拿到相机就拍个不停。

  四

  许多上海市民受到感召,有的找到晚报,有的直接与爱心纳雍取得联系,为孩子们捐衣、捐款、捐物。上海的南捷老人,是纳雍许多孩子的好朋友。他读到晚报第一次的报道后,就独自一人跑到城隍庙买来各种文具和玩具,用小车拖到邮局,给孩子们寄去。没隔多久,老人就又会寄一批,每个月8000元的离休金都不够他捐。不仅如此,他还拉上在成都的老战友老董,一起为孩子们捐款。

  南捷老人常给孩子们写信,他深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关怀与陪伴。如今,孩子们给他的回信都攒了厚厚一大本。每次登门看望老人,他都要拿出最新的信件,告诉我们孩子们又考了多少分,又有什么新的愿望。最近老人患了疱疹,一个月来手疼痛难忍,但还坚持给孩子们写信。

  4年来,“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闵行区为纳雍的孩子捐款的企业也从王云先生的明泉集团一家,扩展到多家,资助的孩子从最初的200个增加到404个;新民晚报社充分报道这一活动,并两度派出报社领导赴纳雍看望孩子们,闵行区统战部新上任的部长金梅看到大山童馨的介绍后,马上提出要参加这次考察活动;两赴纳雍的上海精星仓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崔雄对于和孩子们交流已经很有经验,无论是入户还是到学校,都会抓住时机和孩子们说点什么,或者教孩子们唱支歌。去年,大山童馨项目获得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表彰。

  五

  这次赴纳雍,最主要任务是启动“大山童馨·点亮心灵”心理辅导子项目,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徐光兴率12名弟子为11所小学的259名失依儿童实施心理辅导,并为全县近400名教师培训心理辅导课程,这一项目将对失依儿童的帮助推向深入。将这项活动做精、做深,而不是单纯地做大,是参与各方共同的意愿。

  时隔4年,纳雍变化很大,最显著的就是道路。贵阳到纳雍的高速月底即将全线贯通,届时贵阳到纳雍开车只需要1个半小时,而以前要5个半小时。经过纳雍的“织纳”铁路也通车在即,它将终结纳雍没有铁路的历史。

  连接上发展的通道,纳雍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每一个人衷心祝愿纳雍经济迅速起飞,将它丰富的农牧矿产运出大山。这一次,我见到了纳雍县副县长郭太军,向他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也是一个“大大的要求”,希望纳雍发展经济的同时,记得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也享受到这份福利。他说:“当然,这是我们的孩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3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4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6版:超强台风灿鸿来袭时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评论/专栏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市汇市
   第B08版:上市公司/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大数据分析/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专版
我们的孩子
“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捐资情况
新民晚报新视界A10我们的孩子 2015-07-11 2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