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首届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的原创淮剧《大洪流》,也是上海唯一入选的地方戏曲剧目。经过一年修改打磨,日前再度公演。
上海能有今日,我们不能忘记昨天的历史。淮剧《大洪流》在舞台上再现了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成功,再现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悲壮激越、大气磅礴的工人运动。但是,这样一个大题材、硬题材,表现的是上世纪20年代的工人生活和斗争,是一出男人戏、政治戏,没有华美抢眼的服饰造型,曾有很多人担心“不好看”、“太刻板”、“费力不讨好”。确实,这样一个题材在戏曲舞台上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青年作家管燕草知难而进,上海淮剧团敢啃硬骨头,锲而不舍,倾力而为。《大洪流》以小见大,从滚滚洪流中撷取几朵小小浪花闪现英雄本色。剧中着力塑造的不是载入史册、赫赫有名的“千古风流人物”,而是一群陌生而出彩的小人物。该剧通过苏北农家子弟李根生来上海寻找被骗做包身工的未婚妻王桂兰,结识了革命者汪华及众工友,进远东机械厂做工并拜“钳工王”张立天为师,在斗争中成长直至英勇牺牲的故事,以其起伏跌宕、悲欢离合的坎坷遭遇和纯真的爱情、战斗的豪情、深厚的师徒情谊,奏响了一曲华彩乐章。
洪流滚滚,有革命总会有牺牲。此次亮相的新版本,总的感觉是戏曲化的程度更高了。在文本、唱段、音乐、形体、场面、舞美等方面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打磨。修改后的剧情更紧凑、矛盾更集中,一环紧扣一环,险象环生,更能吸引观众。舞美用强烈粗犷的木刻版画背景取代原先的LED大屏,最后一场的火车头也用绘景代替了实体。音乐上则更突出和强化了淮剧音乐独有的特色,既有讴歌革命斗争的高亢曲调,又有展现男女爱情、怀念故人的抒情旋律。
《大洪流》演活了小人物。青年演员邱海东,勇挑大梁,成功地饰演了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在大革命洪流中成长的青年工人李根生。他憨厚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英勇果敢又善于随机应变。在造枪、运枪、智斗阿财等几场戏中,和敌人巧妙周旋,显示了大智大勇;痛失爱人后哭灵的那段大悲调唱段,唱得如泣如诉、悲从中来、催人泪下。王琴饰演的王桂兰,是剧中唯一的女主角。她爱她的未婚夫,更爱他所投身的正义事业,在米店外为掩护爱人和同志而不惜牺牲自己。她唱的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以情带声,韵味无穷;几曲自由调的唱腔,旋律流畅,表现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理状态,也大受观众称道。张闯饰工人领袖张立天、张华饰我党的领导人汪华、刘永华饰工贼阿财,个性鲜明、有棱有角,是“这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平面化、标签化的符号。
新版《大洪流》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戏曲程式的运用,导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许多适合现代戏表演的程式化动作和三重唱,增强了对老观众的吸引力。李根生运送武装起义的手枪的一场戏,通过八辆黄包车的戏曲化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有虚有实,进退自如,翻滚跌扑,动作惊险,这个创意独具匠心,观众掌声不断。最后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行动,通过一场精彩的武打来展示,大刀与长枪对打,扑跌与筋斗同台,红旗招展,起义成功。刚刚毕业不久的“淮四班”新人悉数上场,满台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青春气息。略感不足的是可能由于排练匆忙,动作生疏,武打失误较多。有些情节的设置尚有粗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