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睦邻“四堂间”:吃顿午饭4块钱
李一能 邵宁
  奉贤区庄行镇吕桥村,一幢白色的连排农舍正对着大片农田。屋子虽然不大,但装修风格却颇为“小清新”:蓝白相间的主色调配上一些木质挂件,屋后的庭院内种满了各种草药,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一间地中海风情的青年旅舍。门口一块铜牌上写着屋子的名字:“吕桥百草堂”。这里是奉贤区庄行镇睦邻“四堂间”之一。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十点多,记者走进客堂,七八位老人正在看电视、聊天,角落里还有一个书报架。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7岁,最大的86岁,都是吕桥村的村民。陈秀龙老伯告诉记者,5月份这里刚刚开张,现已成为了村子里老人们休息、社交、就餐的好去处。“我们的子女都在镇里上班,没有人照顾,平时大部分时间都闲在家里,现在每天我们都来,走一点点路就到了,花几块钱就能吃顿午饭,每周还有医生来量血压。”陈老伯说,现在这里已经吸引了20多位老人。

  说话间,后面的厨房传来一股饭菜香。记者闻香寻去,只见两位阿婆已经将午饭做好了,今天吃鸭腿、豆腐干、黄瓜、豆腐番茄汤。这样的三菜一汤,老人自己只要出4元,村里补贴2元,大米和油盐酱醋也都由村里包了。其中一位沈新娣是志愿者,“为老人做事,很开心,不讲报酬”。其实,沈新娣自己也已60多岁了。

  吕桥村的“百草堂”是奉贤区10家睦邻“四堂间”的其中之一,是为解决郊区老人养老问题而做出的尝试。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曹秀英告诉记者,农村老人不喜欢住养老院,喜欢到邻居家打发时间,但总不能一直在邻居“蹭饭”。而吃饭也是农村老人的最大问题。 

  于是,奉贤区在去年进行了试点,由政府出资在住房宽裕的村民家里,开办宅基睦邻“四堂间”——即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就拿这户“吕桥百草堂”来说,地方就是村里发动后选定的,户主平时住在南桥,这幢房子空置着,同意作为睦邻“四间堂”给大家用,于是村里与户主签了协议,给予一定房租补贴。

  半年来,睦邻“四堂间”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一个月老人只需付100多元,就能在睦邻“四堂间”吃午餐。今年奉贤区计划在全区建立20个睦邻“四堂间”。 

  奉贤睦邻“四间堂”因地制宜,政府的投入并不多,效果却很好。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邵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阿婆,今天的午餐吃得好吗?
助餐不是助困
睦邻“四堂间”:吃顿午饭4块钱
广告
新民晚报焦点A10睦邻“四堂间”:吃顿午饭4块钱 2015-07-13 2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