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十点多,记者走进客堂,七八位老人正在看电视、聊天,角落里还有一个书报架。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7岁,最大的86岁,都是吕桥村的村民。陈秀龙老伯告诉记者,5月份这里刚刚开张,现已成为了村子里老人们休息、社交、就餐的好去处。“我们的子女都在镇里上班,没有人照顾,平时大部分时间都闲在家里,现在每天我们都来,走一点点路就到了,花几块钱就能吃顿午饭,每周还有医生来量血压。”陈老伯说,现在这里已经吸引了20多位老人。
说话间,后面的厨房传来一股饭菜香。记者闻香寻去,只见两位阿婆已经将午饭做好了,今天吃鸭腿、豆腐干、黄瓜、豆腐番茄汤。这样的三菜一汤,老人自己只要出4元,村里补贴2元,大米和油盐酱醋也都由村里包了。其中一位沈新娣是志愿者,“为老人做事,很开心,不讲报酬”。其实,沈新娣自己也已60多岁了。
吕桥村的“百草堂”是奉贤区10家睦邻“四堂间”的其中之一,是为解决郊区老人养老问题而做出的尝试。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曹秀英告诉记者,农村老人不喜欢住养老院,喜欢到邻居家打发时间,但总不能一直在邻居“蹭饭”。而吃饭也是农村老人的最大问题。
于是,奉贤区在去年进行了试点,由政府出资在住房宽裕的村民家里,开办宅基睦邻“四堂间”——即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就拿这户“吕桥百草堂”来说,地方就是村里发动后选定的,户主平时住在南桥,这幢房子空置着,同意作为睦邻“四间堂”给大家用,于是村里与户主签了协议,给予一定房租补贴。
半年来,睦邻“四堂间”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一个月老人只需付100多元,就能在睦邻“四堂间”吃午餐。今年奉贤区计划在全区建立20个睦邻“四堂间”。
奉贤睦邻“四间堂”因地制宜,政府的投入并不多,效果却很好。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