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谣言往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经常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挖出来稍加修改再次传播。比如更换个地点后又在不同的地方上传播,就像最近热传的《惠阳家长注意啊!千万别给孩子玩这个,一沾上身狂脱皮!》和《家人们注意啊!这事就发生在山东!千万别给孩子玩这个,一沾上身狂脱皮!》,文章的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惠阳变山东了。
据微信官方统计,朋友圈里近期被重复热炒的几条高频次标题包括:《赶快把这个扔掉,好多人都在用,但是很致命!》《太可怕了!未来80%的家庭将面临洗牌,有图有真相!》《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公安局最新紧急通知!太可怕了……》《昨日安徽小孩吃辣条死了三个》《赶快看吧!1000年才出现一次!惊呆了》。
二看消息源可靠否
信息源有没有可靠性往往是判断是否谣言的重要标准。以上述被举报的谣言来源看,多来自段子手账号,一贯的发帖内容都比较水,并不具备专业背景。据悉,近期被举报较多的公号有:“每日精彩”“高品质生活知识”“成功智慧”“房地产经理人联盟”“下班后创业俱乐部”“全球未解之谜”等等。
此外,还要看其专业定位是否与消息主题相匹配。一般来说,经常发心理鸡汤的账号如突然发医学问题,那显然就不如有权威认证的医疗专门号来得可靠。
三看内容是否“本地”制造
在如今各类公众号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内容所涉事件发生地的本地新媒体更靠谱些。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