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结构突出
“由于地位特殊,黄浦区的城市管理要求更高。”汤志平坦言,如果一个外地人或外国人只在上海逗留一天,他会去的地方无外乎外滩、南京路、豫园、淮海路、新天地、人民广场,而这些地方都位于黄浦区。
“除了你印象中的高、大、上,黄浦区还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地区。”汤志平说,除了本地常住人口,黄浦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巨大。除了地标性的景点和建筑,黄浦区也有大片的老城区,二级以下旧里114万平方米,还有9万个马桶。“十二五”期间,每年改造5000户,按照这个速度,还要改造12年。汤志平表示,虽然旧改任务艰巨,但坚定改进民生不动摇。
做好“派单”与“问责”
为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黄浦区今年4月底成立了市政综合管理委员会,汤志平担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办公室主任。涉及城市管理的所有职能部门都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办公室设在区城管执法局内。
这个非常设机构的定位就是城市管理问题的“兜底”,专门研究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决策问题。“城市管理问题归根结底是部门协作问题,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这样的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在管理办法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其实,城市管理问题,无非涉及到的就是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派单”,一个是“问责”。汤志平认为,市政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加强了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保障派单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如果有敷衍塞责的,也能追究责任。
据了解,黄浦区成立市政综合管理委员会,是为今后理顺城管执法体系、提高执法水平提出了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顶层上移和力量下沉。“顶层上移”就是今后在区级层面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各项工作,研究决定有关规划、重要决策等。而“力量下沉”,就是专业执法力量实施区属街管街用,充实基层街道管理力量。这样,横向可以较好地整合建委、规土、房地、绿容、环保、文化以及公安、司法等方面的资源,获得专业支持;纵向可以为较好地处理与街道、特定区域管理办的关系提供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报记者 陈杰
记者手记
从汤主任到汤区长
汤志平又来“夏令热线”了。去年8月19日,那天是个星期二,汤志平在“夏令热线”接受记者专访,当时的身份是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
今天上午,汤志平来到夏令热线“区长面对面”,身份是黄浦区区长。工作从“条”变成“块”,汤志平坦言变化不大,因为百姓关注的问题还是那些。“不过,在建管委工作的时候,主要是确定城市管理的目标,然后督促、考核、指挥、协调,而现在是操作和实施,感觉难度比想象中更大,需要花更多精力,动更多脑筋。”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