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手记
永 生
华心怡
  永生,只可能存于精神的征象中。

  家仇国恨,危亡的时刻,千千万万人抛头颅,洒热血。张自忠不是唯一,他只是最出名的其中一份子。张将军亲笔写下:“国家到此地步,除了我等为其死,已毫无其他办法。”以血肉之躯,树起希望的丰碑,意蕴着绝境处的悲壮。

  张将军是永生的。宜城这座县级小城,仍处处受着他的庇护与惠泽。解放后,宜城有了“小胖子”县的美誉。可以想象,这里沃土丰粮,是一处肥美的农产大户。城市人口25万人的宜城,成为全国第一批吨粮县。“我们宜城农业有两宝,那就是汉江与长渠,所以旱涝保收。”宜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维国介绍,当地人口中的百里长渠,西起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赤湖,蜿蜒49.25公里,灌田30多万亩。

  长渠始建于战国时期的秦,却在张自忠的手中重获新生。“张将军在宜城驻扎了一两年。其所在的村子,每户人家都收到了他从军饷中拿出来的10块大洋,他说这是柴火钱。并且,张将军还亲自带领官兵和村民一起疏通长渠。”已经荒废多年的长渠,又欢快地运作起来。天旱,可用作灌溉。洪涝,可兼顾排水。宜城的农业发展,长渠功不可没。

  楚国的故都,辞赋鼻祖宋玉的家乡,宜城的第三张名片便是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处。市中心襄沙大道55号,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与宜城市烈士陵园两两相望。它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作最后的整修。馆外,人来人往。红色的铭记,隐于车水马龙,沉于柴米油盐。

  入夜,城中鲤鱼湖畔热闹起来。华灯初上,广场舞大妈们忘情地摇摆,一如其他任何繁荣城市的景致。不远处,就是开阔的自忠路。路边,停着装满西瓜的铁皮车。无人叫卖,倒也络绎客来。宜城最出名的流水西瓜,5毛一斤,听说比8424更甜美。

  微风拂面,清新提神。忽然觉得,张将军和千千万万个他们,一直都不曾离开。在至高处,他们俯瞰,颔首。永生的,是其生死大爱;永生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凝结一心。   首席记者 华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我以我血荐轩辕 英烈千秋照丹青
永 生
爷爷说:做人不能做孬种
新民晚报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A09永 生 2015-07-13 2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