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尿毒症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构建与维护
张岚
  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前必须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通过血管通路,将人体的血液运送至透析机,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后,将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送回体内。因此,血管通路被形象地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如何建立并维护生命线是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

  合理构建 珍惜血管资源

  血管通路一般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血管通路,前者多采用大腿根部或者颈部静脉临时插管,操作简单,穿刺后即可使用,但维持时间仅数周,多用于过渡或者紧急血透患者。对于长期血透的患者而言,则需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永久性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其次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当外周血管资源完全耗竭时才考虑颈部中心静脉永久导管。《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2014)明确指出“未来5年内,力争使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首次血管通路中的自体内瘘比例超过50%。”

  加强监管 维护生命线运行

  动静脉内瘘一旦投入使用,监测、维护与保养就成为重点。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监测与干预,力争减少血管狭窄、急性血栓、血管瘤样扩张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血管通路的畅通。如果血管通路出现闭塞,就只能重新设计和建立,难度也会逐渐加大。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血管通路突然闭塞的患者,这显然与缺乏有效的血管通路监测和管理有关。

  血透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管通路的功能,常见的血管通路狭窄的并发症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术、介入球囊扩张术、手术重建术等手段,尽可能恢复血管通路的畅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创介入治疗只需穿刺血管通路,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充气球囊,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整个操作简单,费时少,疗效好,避免手术创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时干预往往只需局部处理而不需要整体通路的废弃,在挽救生命线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血管的损耗,明显减少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及费用支出。

  张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正确认识唇腭裂 重返美好笑靥
肩痛和肩周炎 诊治大不同
适应障碍为哪般
尿毒症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构建与维护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4尿毒症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构建与维护 2015-07-27 2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