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城市上海,面对众多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美国、英国、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如是说。
这是中国政府对境外非政府组织问题的最新表态,也向外界释放出更加积极、开放和包容的信号。
境外非政府组织贡献积极
就在几天前,8岁的小昕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心脏手术。连日来,看到孩子恢复良好,小昕的父母不禁喜极而泣。“非常感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挽救了我儿子的生命。”来自贵州黔南州的小昕父亲蒙先生说。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上海市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合作建设项目。自1998年建成以来,该中心的小儿先心病手术成功率超过97%、小儿白血病五年无病存活率超过85%,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数以万计的中国孩子在这里重获新生。据介绍,该基金会在中国的合作项目遍及所有省区市,涵盖医疗设备捐助、重点学科研究、医护人员培训等各方面。
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是活跃在中国的众多境外非政府组织之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数以千计的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交流合作中互利共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存奎指出,在长期友好交流与合作中,境外非政府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国科技、民生、公益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境外非政府组织也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和发展。
自1999年成立以来,短短六年间,香港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的会员数量从最初的10多个发展到200多个,并打造出“沪港澳青年经济发展论坛”“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等品牌项目。香港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李可庄表示,该会的发展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之下,更多的相关方在更大的程度上、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了互利共赢。
“目前,在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已经达到2600多家。”德国工商大会大中华区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鲍明莉介绍。作为德国工商总会全球驻外机构的一部分,德国工商大会已在大中华区设立5个代表处。藉此,德国商界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推动德国企业在华以及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发展和成长。
用法治护航美好发展前景
绘制全面依法治国蓝图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引导和监督其依法开展活动。
目前,备受关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正在制定之中。根据草案二审稿,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为境外非政府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引、活动便利、税收优惠等。
“中国是法治国家,将依法引导和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依法保障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合法权益。希望境外非政府组织深入了解中国国情,自觉遵守中国法律,根据本组织的章程和宗旨,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活动。”郭声琨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