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眼睛就好像是一台精密的相机,角膜、晶状体好似是镜头,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而视网膜则类似于底片。任何一个“零件”出错,都会导致眼睛的“罢工”。角膜、晶状体等部位都可以更换,而眼底的问题往往更为棘手。在中国,人们大多认为首位致盲眼病是白内障,但是在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由于医疗条件较好,白内障基本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殊不知,眼底反复大量的出血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专家宋蓓雯主任表示,新生血管宛若多种眼病的“温床”,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一大因素。眼底出血的症状反复发作,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视力障碍。
眼底反复出血,原是新生血管“惹的祸”
为何眼底出血老是反复?宋主任解释说,各种眼底出血都可能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使虹膜、小梁等部位产生新生的纤维血管膜。那些眼底的新生血管,看似不起眼,但这些不健康的血管极容易破裂。虽然眼睛表面看上去并无异常,且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其逐渐扩大、渗漏和破裂出血,且往往反复出血,使得黄斑部位严重受损或使房角结构改变,阻碍房水排出而引起青光眼,因而导致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中心出现暗点。
此眼部并发症多发于眼底病患者,因此宋主任提醒中老年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眼检查,尤其是青光眼、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患者,以确保眼睛的健康。宋主任强调,眼底出血需前往专业医院,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切不可因小失大,一旦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后,就悔之晚矣。
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是治疗的第一步
许多眼底出血患者定期到医院就诊,尝试了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激光等治疗手段,但是出血的现象仍反复出现,宛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宋蓓雯认为,新生血管的形成原因可谓多种多样,如糖尿病因高血糖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高度近视、眼外伤等。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是治疗的第一步,通过向玻璃体内注射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影响新生血管的关键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的视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
宋主任补充道,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其注药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需要多次注药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