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乡音中,对不洁和污秽的物品,以“龌龊”或“鏖糟”来形容。据历代有关吴下方言的专家考证,“鏖糟”和“龌龊”似是“肮脏”之转音。“肮脏”一词,在《后汉书·赵壹传》中已有,指衣衫不洁之貌;元陶宗仪《缀耕录》中说:“今以不洁为鏖糟。”明崇祯国子监生张自烈所撰写的《正字通》中说:“俗呼不洁净为腌臢。”“腌臢”的发音与“肮脏”、“鏖糟”、“龌龊”均相近。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名叫康太的妇女,在昆山半山桥堍开了一家小面店,这位妇女蓬头垢脸,店内则黑咕隆咚,但她烹煮的红油爆鱼面却味道鲜美,小店门庭若市,被顾客戏称为“鏖糟馆”。鏖糟即是昆山乡音中对“肮脏”一词的转声,现今的昆山“奥灶馆”即源于此。
“龌龊”和“鏖糟”除形容物品之外,还扩展至形容行为和思想,比喻卑鄙和丑恶。明归有光在《亡友方思曾墓表》中赞其:“与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这里的“龌龊”是指某些豪贵的卑鄙和丑恶行为。《朱子语类》劝人:“吐泻出那肚里许多鏖糟恶浊底见识,方略有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