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知产案件审判,发挥司法规范、引导、保障作用
上海高院副院长茆荣华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大力加强与科创中心建设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设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对科技创新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今年上半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知产案件4507件、审结3976件,同比增加26.1%和17.01%,增幅位居本市法院各审判条线案件前列。
据介绍,从知识产权案件数量的大幅增加和案件类型的变化来看,体现了3大特点:
1.案件总量基本保持在年均20%左右的增长幅度,这说明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2.知识产权涉及的技术领域从传统的机械、化工领域正逐渐向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扩展,这与高科技企业日益集聚上海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3.研发型企业涉及技术秘密的知识产权案件逐渐增多,这也与国内外企业研发总部积极落户上海的新动态相一致。
● 加重侵权损害赔偿,建设具国际影响力的法制环境
上海高院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经过多次调研和修改,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
据悉,《意见》共5个部分,23条具体内容。
《意见》明确,要深化司法改革,完善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的审判体制机制。要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效率和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进一步深化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和人员分类管理等改革。要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进一步完善三中院、知识产权法院、铁路中院“三院合一”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特殊诉讼格局。
茆荣华介绍,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重点在于要依法审理涉科创中心建设的知识产权民事和刑事案件,加大科技类案件侵权损害赔偿力度,充分体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他透露,要引导权利人对实际损失和侵权人实际获利举证,当有证据证明实际损失或侵权获利超过法定赔偿最高限额时,可以在最高限额以上酌情赔偿。“对于恶意侵害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应正确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威慑力。”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