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时政
     
本版列表新闻
~~~昨晚首播的BBC纪录片关注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
~~~昨晚首播的BBC纪录片关注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教学”让英国学生抓狂?
昨晚首播的BBC纪录片关注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
王蔚
上课要起立
拖地自己来
老师被“气哭”
学生被“训哭”
课堂秩序“乱”
老师还“罚站”
  首席记者  王蔚

  从8月4日晚上起,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一部“中国式教学”纪录片的第一集开始流传。这是该台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了5名中国的中学教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跟班教学,结果,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片中甚至还出现了英国学生因无法适应中国教师高强度的教学而被训哭的场景。

  中国式教学真的那么可怕吗?中式教育真的会在异国遭遇水土不服乃至被“围剿”吗?中西方在教育理念、方式和评价上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源于一项教育实验

  “在中国,课堂纪律根本就不是个事,但在英国,这是最大的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BBC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他们在英国一所顶尖的公立学校开设了由50名学生组成的一个“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录制成纪录片。虽然语言不是问题,但中英学生的差别还是让中国老师们大跌眼镜。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

  来自南京的李老师在片中直言不讳地说:“每次我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时,我期望他们能认真地听我讲,可现实却是他们有人在聊天,有人在吃东西,还有人甚至在化妆。有时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全班学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听我讲话,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来自西安的教自然科学的杨老师也有同感,她说,有一次,一个女孩在课堂上突然大哭着跑出教室,原因竟然是这个女孩得知她的偶像、英国歌手泽恩·马利克宣布退出乐队。“在课堂上出现这么情绪化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杨老师说,“在中国,课堂纪律根本就不是个事,但在英国,这是最大的问题。”

  此外,就连体育课也出现问题。纪录片中,两名英国学生无法承受中国式体育课的“高强度竞争性”,居然哭了起来。 

  少年顽皮天下皆同

  英国网友显然更赞同中国老师的说法,“他们(中国老师)是对的。”

  BBC纪录片所反映的中国式教学真的那么令人抓狂吗?虽然我国派遣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昨天紧急出面解释说,由于参与项目的教师和BBC签订了保密协议,所以不能将课堂上教授的具体内容对外披露,而且有些内容也是中国观众的误读。但随着这部纪录片的预热广告片及第一集内容的迅速扩散,各种议论这两天也在持续发酵。

  质疑声认为,片子试图给出的“中国式教学在英国遭遇水土不服”的结论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学阶段的孩子,无论中外,都处于青春期,上课开小差、调皮捣蛋、学习马虎、顶撞老师、逃课逃学,“古今中外”皆如此,并不能因此就证明中国教育有问题,或中国老师的方法一定教不了外国孩子。此外,片中的英国孩子对中国学校统一的做早操、穿校服感到不适应、不情愿,这样的场面其实在中国校园里也是司空见惯的。还有,英国孩子在做眼保健操时手势不到位,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中国的教室里更是随处可见的情形啊。这至少说明,中外孩子在无拘无束、天性顽皮上并无太大的实质性差异。

  有意思的是,对于英国学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表现得这么懒散无纪律,执教的中国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这应当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养出了一群懒汉。尽管英国的校长努力为自己的学生辩解,但英国网友显然更赞同中国老师的说法。“他们(中国老师)是对的,”一位网名叫诺卡的英国网友在社交网站留言道,“英国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没有学生的样子,英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这条留言获得了4600多个“赞”。 

  教育文化理念有别

  片子有意或无意间所指向的中国式教学存在着“严重挫伤孩子学习热情”“束缚人的创造性思维”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以为,5名赴英国授课的老师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教师的现状,他们在课堂上遇到的种种麻烦、困惑,也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式教学就一定‘不好’到哪里,或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说,如果另外换5名教师去,可能就又会是另一种情况。在张校长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出在中国与西方授课方式存在不同,而是东西方在教育文化上存在着显著不同。张校长特别不同意在课堂教学领域倡导要与西方模式“接轨”,因为课堂教学存在着科学性、艺术性、社会性三个基本属性,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盲目接轨或照搬对方的授课方式,肯定会水土不服甚至东施效颦。其实,从人的认知规律上来看,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学生并不存在多少差别,之所以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到了西方就不灵了,问题还是出在彼此教育文化理念的巨大差异上。

  这次BBC的片子虽然只播了一集,但有意或无意间所指向的中国式教学存在着“严重挫伤孩子学习热情”“束缚人的创造性思维”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网友将其上升到“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科学奖等杰出创造性人才”的高度来考量。对此,张人利校长也表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就能解决的。举个例子来说,中国学生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上很能拿奖,因为奥赛是出题目让学生做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但诺贝尔奖是要研究者自己找题目、自己寻求答案,而这恰是创造性人才的最根本素养,但却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完全解决得了的。

  (本版图片来自截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时政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2015年夏令线热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5年夏令线热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饕餮四海
   第B1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6版:慢病/新民健康
“中国式教学”让英国学生抓狂?
中国老师 循序渐进“拎重点” 英式教育 关注个体“找优点”
新民晚报焦点/时政A05“中国式教学”让英国学生抓狂? 2015-08-06 2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