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德育教导、从教17年的数学教师单方就是其中一位。在布里斯托一所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评级为“good”的小学,单方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工作。
大部分当地媒体肯定中国经验
随着教学展开,单方很快感受到中英教学方式的差异,在一些方面,中式教学确实存在优势。例如,英国各个学校并没有统一的教材,由老师根据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自己寻找教学素材,自己分析难点和重点,向学生讲授,个体间的差异很大。而在中国,集体教研活动不仅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也帮助教师之间分享经验,提高教学效率。有意思的是,单方来了之后,英国同行业开始了类似的教研活动——她的课堂里,每天都有十几名来自学区内其他学校的老师前来听课,她毫无保留地和当地同行分享自己设计的课件,很快,她就在不少同事的课堂上,看到这些课件被使用。
此外,中国老师擅长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练习时犯的错误,老师总要拎出来再集体讲一遍;而英国老师很少在集体范围内分析学生错误“拎重点”,在他们的理念中,公开指出学生错误可能会伤害学生自尊。在单方看来,这种理念上的差异并没法用对错去衡量。
单方说,在当地媒体上,大部分是对中国经验的肯定,也有一种声音质疑,由老师占主导地位的中式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此,单方用教学做出回答——她的课堂上,问学生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要求学生不仅报出答案,更要讲清楚每个人不同的思维过程。
我教的洋娃娃大多热情有礼
单方执教的是当地四五年级学生,由于中英学制不同,相当于国内三四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坐姿很随意,但是眼神始终跟着老师,他们不习惯像中国孩子那样先举手再发言,但也能积极回答提问,且表达很有礼貌。”在单方眼中,从本质上来说,孩子们的差异并不如他们肤色、国别差异那么大,好的教学方法,才是吸引他们的关键。
单方觉得,英国学校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值得中国同行借鉴。由于英国实行包班教学,一名教师要教授多门学科,每个班级都配备了1-2名助教,也使得分层教学变得更加容易。就拿阅读课来说,A组的孩子需要独立完成短文阅读,B组的孩子则在助教指导下完成句子的理解,C组基础较差的孩子完成单词填空即可。教室外面会放一张小桌子,实在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助教会在下课时在这张小桌子上对他进行一对一辅导。这样的分层教学,并不会让孩子因为被分到C组或接受一对一辅导而觉得难堪,没有面子。“在校园里,几乎听不到老师大声训斥孩子,相反,孩子的一点点优点,就会被不断放大,得到表扬。”单方发现,老师们并不会因为孩子某一学科较弱,而给他套上差生的帽子;相反,他们更看重,每个孩子在哪些方面有长处,并不断放大他的优点。
在单方眼中,英式教育很强调礼仪规范。她执教的这些洋娃娃,热情、有礼,虽然玩闹起来很疯,但只要老师一个指令,很快能收得回来。为了迎接中国老师到来,英国同事已经教所有学生都学会了简单的中文,看到她,每个孩子,无论害羞还是外向,都会热情地跟她说一声,“你好!”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