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热不可耐,古时候虽然没有空调电扇,但古人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把夏天过得有滋有味,低碳环保。
用冰祛暑。《诗经》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早在商朝就有富贵人家藏冰于窖,待第二年的夏天取出来使用。我国周朝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在唐代开始出现“冰商”,冬天藏冰、夏天拿出来卖。
唐代还有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 “凉屋”,在当时称得上“高科技”了。它傍水而建,采用冷水循环的办法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利用动力将水送至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
文人雅士避暑很有情调。元代释英选择去山林避暑。纳凉与游玩一举两得,既经济实惠,又环保低碳。他在《山中景》里写道:“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闹市里烈日高悬,而山中却清凉怡人。这老先生真可爱,自己在深山里凉凉爽爽也就罢了,还不忘对城里人“幸灾乐祸”一番。
如今,在这炎炎夏季,不妨也学一下古人,在大自然里去寻找一种天然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