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去市郊玩,在村路旁的小溪畔,看到了一丛丛的辣蓼草。深绿色的叶面长着不规则的八字形斑纹,点点淡红小花,成穗状一簇一簇,清新而别致。我蹲下来,告诉儿子,这草别看它不起眼,可是很有用处的呢!
每到盛夏,家乡的田埂水塘边,随处都可见到这种平凡的辣蓼草,开出的小花绿白粉红,可爱极了。农闲时节,母亲拿个竹篮,把辣蓼草最上面的嫩茎叶采摘下来,洗干净晾干,切碎后和事先准备好的籼米粉捣匀了,用手捏成一颗颗白色小丸,撒上陈酒曲粉末,放在竹筛子里盖上毛巾。
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酵,揭开毛巾,一粒粒小丸子浑身长满了淡白色的茸毛,像枫树球一样,闻起来有一种很特别的香味,这就是制作成功的新酒曲了。最后,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把它晒干,放入石灰罐里保存。
接下来就是做米酒了,母亲把蒸熟冷却后的糯米饭摊在一个大木盆里,将酒曲碾碎与之拌匀,用手拍紧后在中间掏了一个圆形窝状,便于透气。最后盖上盖子,铺上一层稻草和棉被开始发酵。村邻来串门时,母亲便会煮上一碗米酒,撒上一小撮去年晒制的干桂花,香气四溢,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夸母亲的酿造手艺好。
如今,母亲逐渐年老,我也离家多年,想要吃米酒的时候,就会直接去超市买一罐,可是总也感觉比不上母亲用辣蓼草做酒曲酿造出的农家米酒,那才是一种真正原始质朴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