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夏入江南 静待繁花开
夏琦
  □ 夏琦

  时隔十余年后,上海作家再一次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王安忆和金宇澄是气质截然不同的两位作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完全不同的。但写的,都是上海。

  莫言的小说离不开高密,这是他苦心营造的文学之乡。高密之于莫言,便正如同香椿树街之于苏童。深邃的香椿树街,背后隐藏着苏州城北那条老街,深深穿越过苏童的年少时光。金宇澄说,写这本书,是为了让不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人进来看一看。从这个角度来说,像《繁花》这样一部小说能够得奖,是一种对上海的认同。

  这届茅盾文学奖,上海,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繁花》写的是上海,这部小说的创作、首发、出版,也都在上海。《收获》杂志当初不仅将《繁花》作为重点作品全文刊载,还同时配发了两篇评论。而此后,上海的出版界、评论界从未减少过对这部小说的关注。

  本届茅盾文学奖有两部获奖作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0部提名作品里有4部在《收获》首发,上海文学出版界的眼光和挖掘、培育作品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在出版市场充斥着浅阅读之际,上海文艺出版社却一直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原创文学作为立社之本,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到如今的金宇澄、格非,都是文艺社关注多年的作者。

  去年揭晓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上海文学界便已经收获颇丰,评论家程德培、张新颖和70后作家滕肖澜的作品分别获奖。上海文学出版界在两个重要文学奖项上的连续丰收并非孤立现象,说到底,这些作品和作家不可能是忽然间冒出来的,安静的写作、深入的发掘、耐心的培养,写作者、出版界、媒体,多年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上海的创作成绩被人看到。上海的文学出版,正如春夏入江南,且让我们静待更多繁花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②德国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聚焦/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专版
春夏入江南 静待繁花开
写《繁花》,就是因为有话想要说
听出版社编辑讲采编故事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春夏入江南 静待繁花开 2015-08-17 2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