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昨与茅盾文学奖新科得主、上海作家金宇澄面对面
~~~——本报记者昨与茅盾文学奖新科得主、上海作家金宇澄面对面
~~~——本报记者昨与茅盾文学奖新科得主、上海作家金宇澄面对面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繁花》,就是因为有话想要说
——本报记者昨与茅盾文学奖新科得主、上海作家金宇澄面对面
夏琦
摄影:阿东
  2011年7月的一个清晨,天还没亮,成都的一家网吧门口来了个瘦高男人。因为不知道进网吧要身份证,被拒绝入内的他只好转身回酒店去取身份证。这个有点儿尴尬的男人,就是金宇澄;他人生第一次进网吧,便是为了上网更新当时正在弄堂网连载的《繁花》。

  昨天,凭借《繁花》成为茅盾文学奖新科得主的金宇澄在上海作协门外的咖啡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喝一口水,金宇澄继续回忆当时的写作,脸上居然是一种甜蜜的表情:“写《繁花》,是我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感受。”

  感谢读者是第一位的

  “我很高兴,毕竟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但是也有一种被拎出来的感觉,拎勒杠头上了。”关于得奖感受,金宇澄说,要感谢读者,感谢评委,感谢《收获》杂志社。“我没有更多得奖感受可以再讲的,感谢读者是第一位的。”

  感谢读者不是一句虚话,《繁花》这部小说最初是在上海方言网弄堂网连载的,“是在每天都给别人看初稿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每天不断接到读者的鼓励,起到了很好的互动作用,后来金宇澄进入了一种特别特别兴奋的状态,每天干完了杂志社的事情就急急忙忙地回去,“不思茶饭,就是想赶紧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我当时就像一个孕妇,怀孕了之后就只想一件事情,如何保胎。”到成都出差时带的电脑坏了,又不愿意错过当天的网上连载更新,这才有了前文说到的第一次去网吧的经历。

  《繁花》在《收获》刊登时,一位多年的专业校对第一次来杂志社打招呼,说书出来要给他留一本。邮局送信的小胖子,跑到作协来说,这小说我看了两遍。文艺出版社开卡车送书来的司机看到金宇澄很兴奋:“你就是写《繁花》的金宇澄啊,我喜欢你的小说”。《繁花》在文学界的评价颇高,获奖无数,而且,还收获了很多从前并不读小说的粉丝。金宇澄说,这可能也与小说最初在网上连载有关系,“写的时候心理上有面对大众必须雅俗共赏的想法,比如每一节要结束的时候总是要有一点吊胃口的,这和闷在家里写小说是不一样的。”

  让大家都懂上海话

  在一场公开活动中,主办方请金宇澄用上海话现场读一下《繁花》,被他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因为在座有外地读者。“我需要的是沟通,我希望所有人能够看我这本书,看懂这本书,能够看懂上海人的情况和生活,我不希望制造什么障碍。”

  《繁花》是用沪语写作的,但不懂沪语的人读来也不会有困难。因为小说网上连载完成后,金宇澄又对文字做了大量的改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上海话和外地读者之间的屏障。“怎么把上海话改良成一个大家都懂的东西?”金宇澄说,所谓改良就是选择。他举例说,上海话说“剩下来”可以说“挺”,同时也可以说“剩”,那么小说里就要用“剩”,因为“挺”是外地读者不懂的。《繁花》做了大量的修改就是为了通文,让南北读者都看得懂。

  “《繁花》里面基本上没有‘侬’,这个字上海话实际运用得最频繁,那是为什么?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外地的读者翻开一本书,里边间隔五六个字就是一个‘侬’,我相信他看不下去。所以我尽量做到能让人看懂,这本书的目的,是打通障碍,让不理解上海的人也能进来看一看。”

  “我是一只老母鸡”

  《繁花》出版至今2年多,金宇澄仍然常常翻看这部作品。文字上稍有不舒服,就会记下来。小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已经印刷18次,每次印刷,金宇澄都会提供给出版社编辑二三页的勘误。这些改动,有时甚至是极微小的。比如记者在第五次印刷金宇澄提供的勘误里就看到,“摆两桌——加1字——摆两桌呢”。

  “我常年做编辑,从编辑的角度说。有些小母鸡生了一个蛋,生蛋之前有点激动,脸色有点红,等到生了这个蛋之后,它拍拍翅膀,就走了。我是一只老母鸡,生了一个蛋,没有拍拍翅膀就走,而是非常喜欢这个蛋,一直在孵它。这也是一个情感的问题,看你对写的东西的情感究竟有多深。”

  “潜伏者”与“绿苹果”

  《繁花》之前,金宇澄已经在老牌文学杂志《上海文学》做了很多年编辑,被称是一个文学界的“潜伏者”。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他发现很多小说来稿,去掉名字,都不知道是谁写的,因为全无个性。“如果说我是一个所谓的“潜伏者”,是因为我知道目前的基本创作面是什么样子的。就像我发现大家买苹果,都是买红苹果,绿苹果一个也没有,那我就种一个绿苹果出来。”

  9月份出版的《收获》将刊登他的非虚构作品《火鸟——时光对照录》,回忆一名地下党员抗战时期做情报工作的历史,引用了很多通信、书摘、审讯笔录,而这位地下党员,正是金宇澄的父亲。今年上海书展,金宇澄将推出散文精选《洗牌年代》,此书可称《繁花》的素材笔记。他为《洗牌年代》自绘27幅插画,有设计、示意与效果图的趣味。       本报记者 夏琦

  采访后记

  老金火了。王家卫买了《繁花》的电影版权,尽管他跟金宇澄说,你这部小说,感觉没有任何电视或者电影的倾向。昨天采访金宇澄的过程中,这位新科茅奖得主的手机,一直在震动。金宇澄笑言:“我最初也没有任何想得奖的倾向。”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他答:就是有话要说。

  单纯的写作,无非因为有话要说。金宇澄说,这是他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感受。这种写作的幸福感,也许只有单纯的写作者,才能感受得到,才能享受得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②德国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聚焦/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专版
春夏入江南 静待繁花开
写《繁花》,就是因为有话想要说
听出版社编辑讲采编故事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写《繁花》,就是因为有话想要说 2015-08-17 2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