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退休教师,“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的一次轰炸让我遭遇了家破人亡,也是我一生难以抚平的伤痕。
我于1937年正月出生于上海,家住杨树浦,靠近杨浦发电厂。当年“八一三”期间,家人怕日寇轰炸上海,轰炸杨浦发电厂,于是父母率全家人与几位亲戚一起逃难回安徽老家。谁也没想到,万恶的日寇对我们乘坐的火车进行了疯狂轰炸,火车在松江被炸后无法动弹。就在我父亲和4岁的姐姐跳下火车的瞬间,日寇再次扔下的炸弹恰好落在他俩头上,同时遇难的,还有我的三婶和寿宝舅舅。当时寿宝舅母怀孕在身,幸存下来的舅母回到家乡后生下遗腹女,取名千金。我母亲右腿的膝盖骨被日寇飞机炸弹炸裂炸断,昏迷不醒。只有7个月大的我从母亲怀中掉入火车底下。后来,有位铁路工人在打扫遇难现场时,发现铁轨边有一个布包在动,打开一看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便带回家中抚养起来。
好心的铁路工人是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别人见状劝他说:“你每天要上班工作,怎么有能力抚养一个婴儿呢?”这位淳朴的铁路工人只好把我托交给他最好朋友的妻子代养,并关照:“这是我捡到的婴儿,将来是要送还给他家人的,你们一定要替我代养好他,千万不可有闪失。”
那时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恐慌,日寇飞机天天会来轰炸,空袭警报频繁。那位大嫂只要空袭警报一响,首先把我抱进防空洞,然后再去抱自己的孩子。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嫂由于保护我,自己的孩子却遭遇了不幸。四年后,我的母亲出院后登报寻找我的下落。还是这位好心的铁路工人见报后立即把我送回到我外婆家,让我回到了母亲身边。当时我外婆拿出两根金条酬谢这位救命恩人,铁路工人当场谢绝,只表示愿意做我的“干爸”。
失散四年的母子终于团圆,当年,我母亲带我和哥哥回到了安徽歙县大阜老家。当时我爷爷还健在,见到我们,不由自主地抱成一团痛哭。万恶的日寇使得我家家破人亡,我的记忆里没有父亲的模样,“天真、浪漫、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奢侈的愿望。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培养下,我于1957年读完高中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法系(后并入华东政法大学)。1961年毕业后,因教育岗位急需人才,我毅然投身到了教育岗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直到1997年退休,可谓是“从一而终”。36年教龄的我,把“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永恒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培养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
回首往事,我深深地痛恨日军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也难以忘怀和感恩那位好心的普通铁路工人和那位舍己为人的大嫂,我更希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忘历史,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