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战的深入,我军对情报工作越来越重视。1939年春,我晋察冀军区一分区血战大龙华,缴获了一批文件,送到延安,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1939年一开春,日寇华北方面军就对晋察冀根据地展开了“第一期肃正作战”。4月17日,我军得到情报,易县敌一股,500多人,炮3门,出城沿涞(源)易(县)路西进梁各庄,尔后400余敌又以梁各庄为支撑点继续西进,于5月7日进占大龙华镇。之后占领大龙华的敌军又退回梁各庄100余人。留下的日军开始在大龙华架设铁丝网,在西、北两面高地上设置阵地哨,抓夫派料修筑碉堡,往西铺设汽车道。与此同时,涞源城之敌也不断东出活动,与大龙华的敌人遥相呼应,互援互进。
此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主力部队正按照军区的计划,在易县北娄山一带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军事、政治整训。接到情报后,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判断:敌人此举的真实意图是想打通易(县)涞(源)公路,一是企图切断我军南北交通,分割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与平西区的联系,阻止我主力部队北进;二是企图占领沿线各点,缩小并封锁我军控制区,逼迫我军退缩。判明日军企图后,杨成武和分区政委罗元发,副司令员高鹏、参谋长黄寿发等连夜开会研究歼敌计划,一致认为这一仗非打不可,而且要力争全歼大龙华之敌。
经过几天侦察,局势渐渐明了。进入大龙华的是敌桑木师团小林联队所部,约300多人,有2门炮,3挺重机枪,10挺轻机枪。梁各庄有敌内海大队300多人,伪军130多人,6门炮,轻重机枪近20挺,每日都有汽车往来于梁各庄和大龙华。易县城敌军不足100人。一旦大龙华告急,这几处敌人是必定会增援的,但不敢倾巢出动。由此可见,大龙华战斗一旦打响,敌人能投入战斗的最多不过800人左右。而我军准备用1团和3团一部以及分区骑兵营、特务营,两个游击支队一同投入战斗,总兵力达3000多人,以绝对优势歼灭敌人。
听说部队要打大龙华,当地党组织立即动员了一切力量给予配合。党员张宝贵带领1团指挥员到大龙华南面,数次只身进入大龙华,探清日军人数,及时向部队报告,并动员了6位乡亲给进攻部队当向导。
深夜,攻打大龙华的2营副营长邓南风带领第7连在7位乡亲引领下,秘密绕过三道铁丝网,直奔敌人住的9座大房子。此时,敌人已被我游击支队连续半个月的袭扰搞得困倦不堪,正在死睡。战士们的枪口对准他们的胸脯,一阵急射,打翻数人。经过3小时激战,9个大房子被我攻破3个,敌人死伤50多人。残敌仍在拼命抵抗,火力凶猛异常。
此时天已大亮,邓副营长便留下一部分人与敌对峙,其余的撤出镇外休息。战斗中,7连竟无一人阵亡,仅5人轻伤,这场夜战打得着实漂亮。
经过休整,部队又悄悄进入镇内。敌人听见枪响,以为援兵来了,拼命往东突围。我军当即决定一部继续围攻大龙华守敌,一部追歼东逃之敌。结果,守敌绝望了,最终放弃抵抗,而逃窜之敌也被全歼。
大龙华战斗共歼灭敌人400多人,缴获山炮、九二式步兵炮、迫击炮5门,各类枪支百多支,子弹5万多发,各种给养堆积如山,地方党组织动员了100多匹骡马和上千群众,才把这些战利品统统运走。
1团派人送来两个大铁箱,里面是几十册装订好的文件,随同文件一块被抓获的,还有日军西陵警备队长兼易县指挥官穴田。经审讯,穴田供认:这些文件记述的是日本军政府的对华侵略、政治目标,各师团战区的任务。杨成武突然明白,大龙华战斗最重要的胜利不是别的,而是缴获了这批文件。
后来,聂荣臻司令员告诉杨成武:你们缴获的这批文件,比缴获敌人几百支枪、几十门炮的胜利还大。他们大量的核心机密都被我掌握了。毛主席看到了这些文件,觉得它对于研究敌人,很有参考价值,中央制定的对敌作战的一些方针、原则,有的就是据此而定的。
十日谈
敌后歼寇记
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诱敌设伏成为重要的战法,这就要和日寇打心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