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冬至进补。而夏天清补,民众对此了解甚少。其实,早在古时民间已有《夏九九歌》,前人已对夏季起居饮食养生深刻认识。
梅雨季节,中医谓之长夏时机。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住、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在夏令之前,可服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饮疗方面可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颇佳。
在各种进补的方式中,“素补”是一种好选择,尤其夏至后。在临床中,不管患者什么状况,辨证施药是关键。首先应调理身体内环境,只有内环境适宜了,才能考虑下一步的补养。建议迈开步,多吃素。那么,该如何调理呢?如今不少人平时饮食肥甘厚味又少动,脾胃困湿,蛋白质摄入严重过量,给肠胃造成严重负担,不仅没有达到进补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也分荤素。“素补”是当今四季调理的合理选择,尤其夏天。
膏方虽然主要适宜在冬季,同样夏季也需要养生保健,素补膏方尤其适合华东地区、江南地带的人群。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