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被裹挟的好人
何小手
  何小手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说法经常被提及,大致的意思是,企业的角色中应该有公民的一面,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应该回报社会。这样一种看似充满学术创新的观点,其实在实践中并不新鲜,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奉献社会的现象早就有,这种说法近年来之所以备受瞩目,主要因为近年企业的慷慨表现越来越普遍,这也使得外界形成这样一种惯性,即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关注企业的表现,如果足够给力则报以掌声,如果不尽如人意,企业就会受到舆论压力,这其中甚至不乏谴责的声音。

  最近马云又受到谴责,天津港口爆炸事件发生后,有人认为,作为国内著名的富翁,马云应该带头捐款。一些网友的表态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你不捐一两个亿可对不起你这个首富!”,又比如:“你要是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当然也有人“讲理”,大致意思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总之必须捐款。过去舆论针对类似的声音有过驳斥,无厘头的劝捐,无论是行政要求还是舆论压力,都不可取。可遗憾的是,一些网友总是故伎重施,逼迫名人们做善事,更奇怪的是,这种做法经常奏效,名人们经常迫于舆论压力及时表态,有的人甚至不得不以超出预期的捐款来应对舆论批评。

  本来企业重视社会责任,企业家们责任意识觉醒,追求商业利益之余开始涉足社会事业,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变化,会让整个社会受益。如今道德胁迫名人的现象愈演愈烈,原本好好的公益行为变了味,企业家们面对外界压力五味杂陈,而那些在舆论压力到来之前就有所动作的名人们,他们的行为其实也值得回味,到底是出于本心,还是迫于可以预期的外界压力?

  他们的奉献精神本来不应该怀疑,但是,考虑到如今的舆论环境,这的确又不得不打一个问号。

  自从有了这样的舆论惯性,名人或企业捐款现象就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是企业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各种企业责任报告满天飞,另一方面,从具体操作来看,很多时候类似的行为性质往往较为复杂,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企业表现得很积极,不惜血本捐款,此后该企业收获市场关注,其商品甚至遭遇民众抢购,由此为企业带来不菲的回报。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企业捐款意味着对国民的爱和责任心的体现,因此冠以良心企业,而若缺乏相应表现,企业形象往往大打折扣。这种社会心理简单粗暴,却也足够俘获人心,在它的影响下,企业社会责任有可能变质,那些吸引眼球的捐款行为越来越多,而真正专注固定领域,踏实做公益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反而可能被冷落。这可能是一种阶段性现象,理解企业社会责任,需要观念更新,经历几次不讲理的劝捐,人们的理解或许就会发生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②德国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聚焦/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专版
别让权威信息缺位成次生灾害
写在德比之前
援藏小事
辟谣时,不妨多些大白话
越大越弱?
被裹挟的好人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被裹挟的好人 2015-08-17 2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