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国赴海外的游客又惹事了。据报道,几段“中国游客大闹曼谷机场”的视频5日在网上热传。据多方还原,多名游客因航班延误3小时,在曼谷廊曼机场抗议,其中有小伙子用机场话筒提出要求:要波音747来接,还要赔1000元等。在遭机场工作人员驱逐后,他们集体唱起了国歌。
遭遇航班延误不是说不能维权,但应有礼有节有度,不能动辄以“罢乘”“占机”等方式过度维权。具体到这起事件,从报道看,涉事飞重庆的航班延误事出有因:飞机遇暴雨不能按时到达,又因需检修再度延迟起飞。在此背景下,乘客们也不妨据规则维权。
可一些乘客手段激烈:机场安排乘客到酒店休息等候,部分乘客却要求机场负责人道歉(地勤已道过4次歉)、换乘波音747及每人赔偿1000元人民币。这些要求存在不合理成分,比如临时调换飞机就很难做到。
在喧哗起哄遭驱逐后,一些乘客似乎认为这有伤“国格”,比如作为乘客之一的上传视频者就表示,这是“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这就更莫名其妙:倘若出境游客遭遇人身伤害或身处险境,国家相关部门确实该管;但这只是普通商业纠纷,且部分乘客行为已涉及影响公共秩序,和国家有什么关系?大闹机场,还拿“国家”陪绑,这才是“低级黑”。
或许在有些当事人看来,将两个国籍下的个人、机构间的矛盾标签化,上升到国家层面,加载煽动性情绪,就能博同情、引共鸣。但网上的舆情反响,反证了此举的“自黑”效果。
当维权到了闹事的地步,就是越界。不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为叫得响亮就是维权,或许维的是霸道;以为高唱国歌就是爱国,可能只是给国家抹黑。
如今出境游越来越方便,但一些人还将“有钱就是大爷”“顾客是上帝”的心态带出国。这种自我本位思维,也排斥了对等尊重与守则理性。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曼谷与部分中国游客互动交流时就特意叮嘱,在外旅游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社会风俗。遗憾的是,一些游客包括承接出境游业务的旅游公司和带队导游,都缺乏旅游习惯上的文明涵养。
2013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但眼下看来,一些人的旅游行为离这标准还差很远。或许有必要在文明涵养中教会某些人:动辄拿“爱国”为非文明言行粉饰是抹黑,真正爱国就是懂得将言行恪守在文明分寸内。(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