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未过半数
作为临时立法机构,泰国国家改革委员会当天就新宪法草案进行投票,247名委员中105人赞成、135人反对、7人弃权。委员会主席贴猜在计票结束后宣布:“赞成者没有超过委员会成员半数,意味着新宪法草案在这次会议中遭否决。”
按原定计划,如果新宪法草案在9月通过,泰国有望于2016年年初对宪法草案全民公决,8月举行大选,成立新内阁。如今草案未获通过,意味着大选可能将推迟至2017年。按规定,泰国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将在一个月内任命新的制宪委员会,在180天内重新拟定一份新宪法草案,之后再次进入立法机构投票程序。
增添动荡因素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赵干城认为,新宪法草案被否决表明泰国各政治派别仍缺乏共识,为政局走向增添了动荡因素。被否决的新宪法草案最核心的内容包括设立国家改革及和解战略委员会、允许非内阁成员为总理、参议员大多数由任命而非选举产生,其中最具争议的是设立国家改革及和解战略委员会。相关条款规定,新宪法施行后将设立5年过渡期,若在过渡期内出现政治僵局或动乱,该委员会有权随时接替民选政府执政。
赵干城指出,该委员会实质上具有超越立法行政司法的至高权力,与民主制度相违,表明巴育政府所谓的还政于民只是“空心汤团”。而泰国国家改革委员会表决中投赞成票和反对票的人数相差不大,说明反对巴育政府的一方在委员会中稍占上风。
博弈还将持续
赵干城指出,围绕新宪法草案的拟定,有关各方的政治博弈还将持续。
一年多来,泰国主要政治势力围绕修宪问题纷争不断,为泰党和民主党等一些主要政党都对新宪法草案持反对态度,认为它大大削弱了政党的力量。代表前总理他信集团的为泰党直指新宪法草案独裁。
曾在他信和英拉政府担任要职的为泰党核心人物差徒龙说,虽然新宪法草案遭否决导致大选延后,但总比在这样的宪法框架下举行一场“毫无意义的选举”要好。
此次表决前夕,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民调显示,51.62%受访者认为,无论新宪法草案是否通过,泰国政局将继续处于混乱状态。
本报记者 丁珏华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