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什么比保障顾客安全更重要!”
胡晓晶
  “没什么比保障顾客的安全更重要!”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齐晓斋说。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上海十几年前就在全国最早出现过“特价鸡蛋”、“一元家电”、“免费早餐”等堪称超前的促销手段,当时也因为这些噱头促销引发过“促销伤人”事件;十几年后,政府部门对过度促销说“不”、对跨年促销要求报备,政府监管管理更精准了,但还在纠结于业绩不佳的商家们,却输在了老旧电梯伤人、会员信息泄漏、安全细节不过关等新型“不安全”上。

  “安全成本也应当纳入企业的经营成本。”齐晓斋表示,对于维护商业场所内的公共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商家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法律研究人士指出,由于商家已经把环境和服务计入成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实已经支付了用于消费服务的费用;当环境使消费者受到损害时,消费者就好比买到了一件假冒伪劣商品。

  但目前,国内商家们对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以及相关的风险防范能力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在国外,公众责任险的投保费收入能够占到财产险投保费总收入的30%左右。作为应公共场所安全问题而生的一个险种,如果消费者在意外事故中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只要业主、经营者、活动组织者投了公众责任险,保险公司就将按照保险契约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可在我国,有调查结果却发现,超过90%的经营者没有投公众责任险。

  还有资料显示,在德国柏林每年都有数十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活动,在筹划准备阶段,消防、警察、建筑监理等部门会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出详细的风险控制、预警、应急和救援预案。活动之日的天气状况,也被视作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每次大型活动现场都会成立一个协调中心,成员由所有与安全有关的部门及活动组织者代表构成,一旦有突发情况出现,协调中心及时交换信息,能够确保相关救援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将损失尽量减少。

  专家指出,在安全这件大事上,除了政策引导、企业备案,重视起商业保险和大数据分析,也能给“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场所安全带来更多保障。

  本报记者 胡晓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申城购物场所还有哪些安全隐患
四大安全“盲区”亟待重视补救
“没什么比保障顾客安全更重要!”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没什么比保障顾客安全更重要!” 2015-09-07 2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