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游客 “黑名单”
马丹
  马丹

  游客不文明,是个老话题了,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果然还是在劫难逃。这几年,国人对旅游的渴望与日俱增,据报道说国庆里就有7.5亿人次出行,人数和购买力让世界都叹为观止。“中国游客潮”让人看到了国人向世界学习的饥渴态度,但与旅游人数和购买力不相适应的是,一小部分中国游客的不佳表现在全球发酵,带来诸多消极负面影响。

  就比如,雍容华贵的西安华清池“贵妃”像又遭袭胸了。又比如,杭州人民卫士广场上的烈士铜像居然成了三名年轻男子的合影“垫脚石”。我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桩:银川西夏王陵的日晷“失灵”了,一问解说员才知晷针在黄金周里被游客掰断了。

  读到、听到、看到接二连三的“旅游陋习”新闻,第一反应总是气愤的,但细想却也有些无奈:陋习背后固然有中国游客本身文明素养的缺乏,但旅游业从业人员何尝没有失职,相关监管与惩处难道没有缺位?对此,故宫的新做法倒有点意思——经历过裸模拍照、铜缸被屡次刻字等事件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回应说,游客做出伤害古建和文物的严重不文明行为,将被“拉黑”禁止入宫。自今年6月起建的故宫黑名单上,拉黑人数已有2500人。

  游客“黑名单”究竟能让人长多少记性?如果后续没有惩戒与执行,“黑名单”效用的“变现”自然有限,但平心而论,至少“黑名单”的曝光,能增加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道德成本。当然,要抑制旅游不文明行为,不能只靠一份“黑名单”,部分游客的“黑历史”洗白也绝非朝夕一瞬间。文明旅游除了需要旅游行业的自律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更要唤起游客对不同文化的敬畏之心。旅途中,游客如果看不到景物、建筑、雕像、绘画等背后的历史文化,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一些风俗和禁忌,自然也就无法懂得自重与尊重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文体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长三角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连载
“日本碰瓷”乌龙值得多方反思
玩法要紧
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游客 “黑名单”
挥金如土
肺源空运遭拒的尴尬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游客 “黑名单” 2015-10-08 2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