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说过“开门见山”,没听说过“开窗见桥”吗?而对我家来说却是真实的。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我住在浙江中路与南苏州路交汇处,推开落地窗门走到阳台上,映入眼帘的就是横跨在苏州河上的浙江路桥。
那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只有一个火车站,就是天目路上的老北站。全国各地的旅客,都是通过老北站来到上海。5路有轨电车从老北站通往市区鲁班路,担负着繁忙的客运任务,浙江路桥就是连接老北站和市中心的交通要道。每天清晨,有轨电车清脆的叮当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开启新一天的生活。
那时,苏州河是江、浙两省连接上海的水上黄金通道,河上的人工摇橹木船百舸争流。傍晚,船工摇着铃, “西瓜、南瓜、嫩藕、老菱便宜了” 吆喝声此起彼伏。于是,岸上的大嫂小心翼翼踏着跳板来到船上,几分钱买上只大南瓜、大冬瓜,笑呵呵回到岸上。
那时夏天的傍晚,浙江路桥上是附近人们纳凉最好的去处。有人在太阳落下后,提上一桶水洒在桥面人行道上,待路面干后铺上草席,小孩在席上尽兴玩耍,大人一旁或看书、小憩,或三五一群聊起家长里短。晚间,河面上凉风习习,好不惬意。
每年暑期最热的那些天下午五时后,总有十多人攀上大桥的钢梁来到桥顶,等到河面上没有船只行驶时,飞身跳入水中,桥上、岸边的行人驻足抬头观看,不时传出一阵阵响亮的欢呼声、尖叫声、赞叹声。我家阳台成了最好的观看跳水的看台。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草根跳水表演一点不比世界跳水锦标赛差。这些草根跳水表演者个个身轻如燕,从桥顶鱼跃往下跳时,滑出一道道漂亮的抛物线。令人叫绝的是5人连跳,像5发炮弹射向苏州河中,掀起5朵美丽的浪花,这样连跳表演恐怕是前无古人也无后人了。
这次大修将浙江路桥的庞大桥身整体搬迁到100米远的空地,执行“修旧如旧”的方针,参照百年之前的设计图纸,恢复1908年建造时的风采。日前,浙江路桥成功搬回“老家”,之后进行桥面铺装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安装,年底将恢复通车。
30多年来,每当我回老家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推窗来到阳台上,注视着心仪的浙江路桥,回忆起那些往事,仍是那么难忘、甜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