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我国五六十岁还不到牙齿就提前“下岗”的人群比例相对较大。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齿移位、牙齿变脆、牙齿变稀疏以及牙龈出血、出脓、发炎等问题频繁发生,牙齿过早的松动脱落成普遍现象。
为了让中老年人拥有一口坚固的好牙,避免牙齿“过早下岗”,新民健康特邀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博士专家团队,为读者面对面解析各种口腔健康问题导致的牙缺失现象,尤其是针对错误的牙缺失修复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哪些人的牙齿容易“过早下岗”?
刷牙用力过大造成牙根、牙本质的暴露,促使牙齿提前脱落;喝酒和碳酸型饮料、嗜酒、不定期看牙医、不定期洗牙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齿移位、牙齿变脆、牙齿变稀疏以及牙龈出血、出脓、发炎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都会从不同程度上造成牙齿的提前“下岗”。
牙缺失修复应从“第一颗”开始
很多人觉得只是缺了一颗而已,不会影响咀嚼和美观。其实,长期缺牙不补,不仅影响口腔健康,导致牙槽骨萎缩,咀嚼功能退化,加速正常牙齿脱落。还会导致牙缺失患者面部不对称,加速面部衰老。我们平时看到很多中老年人脸凹进去,很多是受到了缺牙的影响。
牙齿“过早下岗”危害身体健康
牙齿过早脱落,咀嚼功能就会受影响,这样就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如果因为一侧牙齿脱落,只能用另一侧咀嚼,则可能导致颞颌关节综合症;其次,出问题的牙齿,就相当于一个病灶,一个细菌库,会导致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口腔内的细菌会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内的其他部位,可导致血管壁内膜炎,最终引起心肌炎;牙齿不好的人如果有糖尿病的话,病人的血糖也会不容易控制。
提醒:牙缺失修复是系统工程
修复牙齿有讲究,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庄龙飞博士说,口腔修复是一项涉及到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等学科知识的系统工程。首先,全面口腔检查,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和牙齿的分布等;其次,排除口腔疾病,在临床上发现,近九成的牙缺失、牙缺损的患者伴有口腔疾病,需先进行治疗,为修复做好准备。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口腔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缺失牙修复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牙缺失问题。
医师简介
庄龙飞 博士 曾就职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香港大学牙科医学院牙周&种植医学博士;师承国际牙周及种植学大师N.P.Lang教授
周仲豪 硕士 师承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种植科主任赖红昌教授;国际种植牙专科医师学会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牙周-种植专科培训医师
科普宣教讲座信息
活动时间:11月2日-11月16日
致电报名:领取口腔健康手册、与原九院专家面对面免费交流,享受爱牙援助补贴
报名方式:拨打新民健康读者咨询热线021-529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