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中心村回访,目睹颛桥镇整治“五违”的处置现场。为震慑占地“钉子户”,中心村在本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率先启动了“行刑对接”。
上午8时30分左右,记者驱车来到陪昆东路近中春路路段。在这里约5000平方米土地内,常年开设着一家废品回收站。记者看到,简易钢材和蓝色彩钢板搭出两间大棚,面积约3000平方米。“原先这里堆积着一摞摞废纸、一堆堆废品,三户约10名来沪人员在这里违法占地、违法经营、违法居住,成为高速路旁的一颗消防定时炸弹。”陪同而来的颛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队长、镇拆违办主任赵佩军向记者介绍,棚内还隔出了数间房,供来沪人员经营和起居生活。
说话间,相关工作人员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9时许,确认人员疏散后,一辆挖掘机驶入。挖斗起落间,彩钢板顶棚便轰然倒塌,一旁的卡车随即将建筑垃圾装运。
记者看到,离开厂棚不过三五米处,便是村民住宅;而往南十多米不远,就是S32申嘉湖高速公路。万一失火,殃及民居,祸及高速路,后果不堪设想。
赵佩军告诉记者,上周已完成第一阶段内的全部约谈工作,拆违行动“箭在弦上”,15万平方米的拆违程序已然启动。截至今日,已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记者从颛桥镇获悉,为彻底拔除这一颗“城市毒瘤”,颛桥镇引入“行刑对接”。据了解,曾有一家企业违法占地10余亩后,原本承诺种植苗木,却改成木材加工,并层层转租,拒不配合整治工作。对此,颛桥镇对拒不配合执法的当事人实施“行刑对接”,不仅对其采取行政处罚,还追究了违法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其他“钉子户”眼见政府部门动了真格,纷纷清退了违法占用的土地。
据了解,第一阶段1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将于本月底前全部完成。“今天下午,镇里将组织召开第二阶段的业主约谈会。我们会按照计划,掐着时间治理‘五违’,确保准时完成拆违和环境整治的任务。”
见习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