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胆所作的科学实验,虽然不是冲着“壮阳”而去,得到的一些结果,却打开了人们想象的空间。
如是我闻——
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的“海胆基因组测序项目”小组发现,一只100岁海胆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和一只10岁海胆区别不大。美国海洋生物科学家通过放射性碳测定海胆寿命后得出的结论是:高龄海胆的生长速度几乎与海洋生存条件的变化无关,仍然可以恒定的速度生长;仍然能够生产更高质量的精子和卵子,保持旺盛的繁殖能力……
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做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那么,能不能真正和海胆的“壮阳”黏合起来,转化为“生产力”?相信水产品商人或保健品推销者最感兴趣,也最能讲“故事”。
现在的问题是,生食海胆还是服用海胆提炼物,才能起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吃多少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需要听从治学严谨的科学家的意见。就我所知道的海胆,目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奇,“立竿见影”更是没边的事儿,完全没有必要过于迷信在日式料理店里吃那么一小坨海胆就怎么怎么了。
好像是这样,人们一说起海胆,就联想到日本,海胆成了日本的代名词。其实,世界上盛产海胆的地方多得是,只不过别的地方不兴吃海胆,或者海胆的品质不够好而已,名声于是不彰。中国的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都出产海胆,品质也不错。但真要论到极品海胆,倒是不得不提虾夷马粪海胆。
所谓虾夷,即日本北海道的旧称;所谓马粪,是指形状或气味有点像马粪。虾夷马粪海胆,体量硕大,丰满圆润,色泽亮艳,弹性极好,有“海胆中的梦露”之称,又有“海胆中的牛排”之誉。马粪海胆品质那么好,与其生存在相对偏冷的水域有关;再加上深入太平洋中,水质零污染。事实上,世界上味道最佳的海鲜,几乎都需要在与此相仿的生存环境里捕捞。
在我国的水产市场上,海胆品种不少,有马粪海胆、紫海胆、黄海胆等等。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辽东半岛、胶东半岛都出产海胆,品质也不差,而且大多出口日本;只是,那里出产的海胆和虾夷马粪海胆比起来,逊色了一点。所以,大连海洋大学1989年从日本引入虾夷马粪海胆进行繁殖。结果,一个无法确切弄清却又牵扯着食客心理状态的问题出现了:吃到嘴里的,究竟是“原装”的日本海胆,还是中国海胆,抑或有着日本基因的中国海胆,乃至于出口日本又转为内销的中国海胆?
至少有一点需要记得:每年3月至4月的黄海胆最佳;每年5月中旬到6月份的虾夷马粪海胆最佳。把握时机非常重要,否则难免“错爱”。
海鲜的产地固然重要,但比产地更为重要的是新鲜,尤其对于海胆以及把它处理成最接近原味的吃法而言。
鉴别海胆是否新鲜的办法大致有几个:一、棘刺干净,没任何污垢,新鲜度高;一、浑身棘刺,活动的幅度大,新鲜度高;一、开壳后,里面的黄,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新鲜度高;一、海胆黄的表面颗粒排列非常自然匀称,新鲜度高。反之,若海胆黄颜色黯淡近褐色、海胆顶上有金黄色的黏液;海胆表面出现秃斑、红斑、黑斑,围口膜有不正常的黑色;闻起来有腥臭味等等,说明已经等而下之了。
信不信由你,个中高手竟然能够分辨出“瘦肉海胆”和“肥肉海胆”来。先别臆测,极有可能你的结论是错的!肥者的纹理比较大,瘦者则比较小,相对而言,瘦者更难得,价格也更高。这是只有内行人才弄得清的道理。
应当说,上述办法,更多地适用于购买未曾加工的海胆的人员,普通吃客较难区分海胆的品质好坏、新鲜程度。麻烦的是,服务人员或不清楚,或不愿意把真实的情况通知客户。也许,查颜色,闻气味,观形状,不失为仅可依傍的有效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