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后,正想稍事休息看看电视,忽然看见卧室的灯一暗,门“倏”地关紧了,随即里面传来女儿的惊叫声:“快来人呀!”我和她爸爸全吓得火烧火燎地扑过去推开房门,一眼便见女儿披着头发吐着舌头对着门口直挺挺地站着,拿个小手电筒从下面照着自己的下巴……
我真是哭笑不得,对她说:“这套把戏都是我小时候玩剩下的了!”
女儿不免扫兴,她说最近班里最流行的就是看鬼故事书了,下课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躲到门背后或者厕所里扮鬼,就像她刚才那样,难道还不够好玩,不够吓人吗?
让我说啥好呢?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孩子扮鬼的手段竟然如出一辙。
想起自己十多岁时,也曾如此这般,对某个虚无飘渺的鬼魅世界莫名着迷。
说起来,鬼总归是可怕的,有的还有点脏、有点丑,如果是漂亮的女鬼,也总归带着怨恨与冤仇,多半是来人间寻仇报仇的,但鬼故事的恐怖气氛说到底是令人迷醉的,是一点幻想而来的刺激,并不真的令人害怕。
比起天使,我们从小就跟鬼更亲近点,扮鬼是游戏,扮天使是荣耀。鬼带来隐秘却又分明的阴暗释放,有点不便多言的欢乐,更接近人性。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明代白话小说里的鬼故事,最喜欢的鬼,是馋鬼,它为了吃到落进桌缝里的几粒芝麻,佯装愤世嫉俗地拍案而起,待芝麻从桌缝里蹦了出来,它又忽然安静下来,赶紧默默地将芝麻拈到自己嘴里……
所有的童年都藏着些小鬼,其中有一些甚至坏坏地跟随我们长大,比如那个馋鬼,我想它至今还躲在我身体的某个角落里,不时地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