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旻
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医院医联部部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男科维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男科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泌尿外科激光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激光泌尿外科副主任委员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对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畸形的整形、激光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肾肿瘤的根治等尤为见长,成功开展了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结肠膀胱术等高难度技术。
不出社区可享 专家隔空“把脉”
“周医生,我打胰岛素已经有四个月了,可是最近眼睛开始看不清了,但是不打血糖又控制不住,该怎么办呀?”在浦东新区老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通过“卫护”头部的屏幕,居民王阿婆正在向浦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里钢教授请教病情。只见屏幕那边的周教授不仅耐心询问阿婆病情,还时不时地与全科医生杨胜仔细交谈,告知他们缓解病情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面诊结束后,王阿婆高兴地说道:“不用去大医院排队,在家庭医生这里就能得到专家指导,实在太方便了!”全科医生杨胜也表示,通过这样面对面的诊疗,除了病人获得便利,对于中心的全科医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据浦东医院医联部部长龚旻教授介绍,身高约1.2米的“卫护”内置电脑系统,可解读、接收和传输各种信号,因安装有摄像机和屏幕,可实现医患双方面谈。同时,其“脚底”的万向轮可按照操控者的意愿在屋内自由移动,因此,医生可用iPad等终端设备远程控制机器人头部的屏幕和摄像机角度观察病人。
据了解,经过近3年的实践与探索,以浦东医院为主导、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医疗卫生协同网平台已日趋成熟。龚旻部长表示,目前4台“卫护”已被安排在惠南、大团、老港、祝桥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将逐步扩展至11个街镇,为近150万居民提供便捷就医的新途径。
24小时值班“医生”
将进驻居民家中
龚旻部长介绍,“卫护”远程医疗机器人主要有医医、医患两大模式。医医模式解决了专家资源不足问题,方便专家对家庭医生的教育与专业指导。而医患模式中,医生与病人间可无缝对接,今后那些腿脚不便的病人就不必专程赶去医院随访或复诊了。此外,“卫护”还可以被派遣至一些“危险地带”,如对发热门诊、传染病区等患者进行远程咨询和指导。
据了解,浦东医院现阶段正在筛选病人,比如造口患者,将“卫护”进驻其家中“站岗放哨”,相当于派了位医生在病人家里值班。龚旻介绍,随着直肠癌发病率的增加,全国每年新增10万“造口人”,不少人因面临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患者出院后得不到专业指导,只能独自忍受痛苦。“若将‘卫护’安排到这些病人家中,患者既可获得造口护理指导,还能接受心理方面的开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回归社会。”
相关政策缺失
制约远程医疗发展
龚旻介绍,在美国,医疗保险公司会为医生的远程医疗项目埋单,然而,我国目前还未出台远程医疗相关医保项目,需要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卫护”将患者留在社区就诊,社区“缺医少药”,仍需到大医院配药。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与教育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机器人更多地进入社区医院、进入家庭是必然趋势,只是时间的问题。吴瑞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