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毗舍离城中有一个名叫维摩诘的长者,是一位在家菩萨,辩才无碍,纵横自在,精通佛理而游戏神通。为了方便度人,经常借生病的机会对探望的人说种种法。有一次,他称病不起,释迦牟尼便派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带队去探病。文殊菩萨见到维摩诘后,问他病从何来?维摩诘回答:“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 文殊菩萨便与维摩诘以疾病为题,论说佛法,真是“天花乱坠,妙趣横生”。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更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也更加崇敬了。
维摩诘“示疾而病”,成为许多艺术家的题材。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画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的“秀骨清像”。据说当时南京有一座瓦棺寺,该寺刚落成之时,僧人请善男信女布施。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瓦棺寺,在捐款簿上写了 “百万”两字,众人甚为惊讶,因为这些日子来过不少捐施者,但还没有一个人捐款超过十万的。有人认得这年轻人,人称“虎头”。大家以为这是虎头随意写个捐款数字,所以僧人让他把写的数目涂掉。虎头却很有信心地说:“不用涂掉,捐款百万决不会少!你们给我准备一面空白墙壁。”僧人替他找了一面空白墙壁,虎头就在墙上画了一幅维摩诘像,但没有画眼珠。他对僧人说:“第一天来看这幅画的人,每人要捐十万钱给寺庙;第二天来看这幅画的人,每人要捐五万钱;以后来看这幅画的人,捐助数目由你们自定。”于是,虎头当众点画维摩诘眼珠,顿时寺门大开,神光普照,满城轰动,人们争先恐后来寺观画,百万捐款很快就凑足了。众人盛赞这幅维摩诘像画得生动传神。作画的这位虎头,就是大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所画的维摩诘像,一定非常传神,影响深远。唐代大诗人杜甫看到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像后,有 “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的赞言。宋代名相苏颂看到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像后,有“气象超远,仿佛如见当时之人物”的评价。《历代名画记》则评论道:“顾生首创维摩诘像……张墨、陆探微、张僧繇皆效之,终不及顾之所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