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在尼加拉瓜建一条276公里长的运河,从加勒比海侧的蓬塔戈尔达河,沿杜乐河进入尼加拉瓜湖,再到太平洋岸的布里托河口,长度是巴拿马运河的三倍,通航能力达到9100艘/年,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吨——
提出想法的人是中国商人王靖,信威集团董事长。两年前,由他率领的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HKND集团)获得了“尼加拉瓜运河”的独家开发经营权。虽然自项目伊始,王靖本人和这个“看上去很美”的项目就备受各方质疑,但上个月,该项目通过了当地的环评,HKND接受本报专访时称,所有工作都在稳步高效进行。尼加拉瓜人的“运河梦”真的要在一名中国商人的手中实现了吗?
五年开通跨洋运河?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地理位置重要。早在1567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就提出了在现在的尼加拉瓜地区修建运河,并进行了实地勘测。此后,运河构想被不断提出,但未能实现。
2013年6月,中国商人王靖以HKND集团董事长的身份,与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签署尼加拉瓜运河发展项目独家商业协议。2014年12月22日,尼加拉瓜运河在尼加拉瓜里瓦斯市开工建设。2015年11月5日,由国际环评机构出具的运河项目“环评报告”获得尼加拉瓜政府批准,运河项目迈入开发建设新阶段。
尼加拉瓜大运河的正式名称叫尼加拉瓜运河综合开发项目,HKND集团拥有100年独家规划、设计及运营并管理尼加拉瓜运河和其他潜在项目的权益。除运河外,还包括港口、自由贸易区、度假村、国际机场和公路,计划5年内完成,项目总投资达到500亿美元。HKND集团称,公司目前各项开支均来源于王靖先生个人投资。
HKND集团常务副总裁彭国伟称,目前,运河项目涉及的航拍和地质勘探、施工前考古、运河西部临时港口和船闸技术方案设计、工程移民安置和土地置换等工作均在有序高效进行。“根据时间表,运河项目预计于2016年底前启动主体工程——船闸的施工和河道全面开挖;而在这之前,项目将开始建设配套设施、物流系统及运河西部临时港口。”
彭国伟也坦诚,项目困难重重,“我们判断下一阶段的最大困难会是庞大的物流和后勤要求,例如在开挖的高峰期估计每天需要480万公升的燃料,还有钢筋、水泥、建筑材料和5万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支撑”。
通航能力远胜巴拿马?
建运河的想法是好,问题是建设中的尼加拉瓜大运河和被誉为“世界桥梁”的巴拿马运河相距不远。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预期2016年初通航,通航能力将超过现有能力两倍。再建尼加拉瓜大运河是否多此一举?
“世界实在需要多一条运河。”彭国伟说,如今的巴拿马运河已经接近饱和,船只经常要等7天或更久的时间才可以通过,加之旱季大型船只不能通过,遭遇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情况更严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下,对尼加拉瓜运河的需求有增无减。
此外,航运业的趋势是集装箱货船的体积不断增加。1996年至今,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体积已增长三倍;两年多前,市场上集装箱船的规模不超过13000标箱,但近两年来,集装箱船的设计已达到17000标箱以上,甚至25000标箱。据英国《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杂志相关报导,巴拿马运河完成扩建后,预计最大只能通航13000标箱的货轮。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型的3E级集装箱船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Q-Max,仍无法驶入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根据我们目前的设计,尼加拉瓜跨洋运河建成后,可通行25000标箱的集装箱船、32万载重吨的巨型游轮、30万载重吨以上的超巨型散货船,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发展的全球海运贸易需求。此外,尼加拉瓜运河将提供较短的贸易航线(尤其在亚洲和美洲之间),为船运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运河在未来可以承担全球海洋贸易8%以上的贸易量。”HKND集团董事长王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尼加拉瓜运河建成后,一般规模的集装箱船舶往返上海和美国东海岸的巴尔的摩,可节省可观的燃料费。业内人士称,“运河能容纳最大的船只,从洛杉矶到纽约可以节省800公里,并且能容纳马士基航运最大的400米长集装箱运船,而即使2016年完成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也将限制在336米。”
建了运河毁了森林?
还有一个问题始终绕不开,那就是环境保护。红树林里濒危的蝴蝶、沙滩上产卵的海龟、古代历史文化遗迹、居民们赖以生存的渔场……开凿运河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令当地居民忧心忡忡。运河将连接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势必经过被当地居民称作“母亲湖”的尼加瓜拉湖。这些地区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还是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若不采取措施,尼加拉瓜现有的生态发展趋势从任何角度讲都不会是积极的。”ERM公司在环评报告中指出。HKND集团首席项目顾问比尔·怀尔德表示,经全面调研显示,尼加拉瓜生态环境近年来持续恶化,植被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退化,尼加拉瓜现有的大部分森林资源将在10-15年内被砍伐殆尽。
目前,HKND集团已着手在运河两岸植树造林。此外,运河东段将筑坝形成两个巨大的人工湖,留住如今大量流入加勒比海而浪费了的珍贵水资源,往西注入尼加拉瓜湖,弥补近年来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和严重干旱给尼加拉瓜湖造成的水量损失。HKND集团称,“为保护杜勒河流入尼加拉瓜湖附近的一小块湿地,我们调整了线路,而这一线路的调整会增加7亿美元的成本。”
针对公众最关心的湖水盐化风险,彭国伟介绍,将借鉴国际领先的船闸设计经验,利用三级阶梯式船闸结构,结合闸室冲洗及其他技术防止盐水入侵,使尼加拉瓜湖内淡水的盐化影响趋近于零。HKND集团认为,“修建运河是保护尼加拉瓜现存的原始森林和恢复生态的唯一现实可行的途径。”
除环境保护问题之外,移民安置问题是运河项目的又一敏感话题。长居于此的原住民担心被迫迁徙远离故土,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遭到破坏。运河沿线的农民忧虑失去土地,忧心过低的征地拆迁补偿金。据外媒报道,里瓦斯省的一些农民就此多次示威游行。在尼加拉瓜跨洋运河相关基建工程的开工仪式上,人们拉着横幅举行抗议,横幅上写着,“向运河说不”。
尼运河项目的移民安置工作涉及运河沿线的7200户家庭,2.9万人口,其中属于东部原住民的家庭为25户。“所有动迁土地上的居民,包括无产权居民,都将过上更好的生活。移民安置区将配备各项必要设施,包括电力、供水、卫生、医疗、教育、安保等。如果民众选择迁往安置区,我们可以保证新居条件优于现有住房条件。”HKND集团称,目前集团已与尼政府就征地问题大体达成一致,待实施细则敲定后,将遵照国际惯例适时展开征地及补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