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南下学厨。有次大厨忙不过来,我烧出了让大厨赞不绝口的一份炒河粉。大厨说,其实食材并没有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厨师的用心与否。再简单的菜里,也包含着厨师对食物和味觉的理解,那是要见境界的。
再后来,我来到北京,跟随鲁菜大师学习。我也从普通厨师做到厨师长,从社会餐饮酒楼做到五星级酒店的总厨。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前辈厨师们对待食材和烹饪的态度:每一种新鲜食材都是自然的馈赠,而厨师也在烹饪中修炼着自己的人生火候。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央视“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栏目。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勾起了我回忆中姨夫的那道“红烧鱼头”。我带着自己的“段式绝味鱼头”参加了这个节目。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现代人的工作节奏都很快,很少有人有闲暇精细地品尝一道菜。但也应该慢下来,在那些构成我们回忆的传家菜中,品尝一下乡愁的味道,回忆一下最初的梦想。
(段誉 作者为厨师,现居北京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