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计生政策受到民众的欢迎,但也让很多人乱了阵脚。前段时间,媒体报道提到,有的地方在政策落地前突击征收社会抚养费,也有的家庭因为生二胎时机问题而面临是否合法的问题。政策调整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允许生二胎只是母题,在此之下还有很多细分话题,后者最近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比如就独生子女的救助责任问题,有人大代表展开激辩,再如社会抚养费改革,也引起了舆论热议。生二胎作为既定事实逐渐淡出舆论视线,与此决策相对应的细分政策调整,如今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诸多的细分话题中有两个备受争议,一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如何看待失独家庭扶助问题,政府不再承担责任,还是继续提供相应保障?如果是后者,是要通过法律明确责任,还是只是轻描淡写?计划生育法草案删除失独家庭扶助条款的消息传出后,舆论反响热烈,不少网友认为此举缺乏人文关怀。这种反应既在预料也在情理之中,舆论过去在推动政策调整过程中,一直将失独家庭作为援助对象,他们是计生政策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家庭的命运变化与计生政策存在一定关联,过去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由政府层面承担一定的扶助责任。如今进入二胎时代,为什么舆论仍然倾向于继续扶助失独家庭?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二胎政策显然存在适应性问题,尚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当然可以受益,但对于多数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并不能从这种政策变化中获得好处,相反失独带来的生活压力将伴随他们的下半生,这是旧政策的欠账,政策变了,但显然责任并没有发生变化。
另外一个话题是代孕,计生法修正草案拟禁止代孕引发争议。代孕在过去很多时候都是作为负面新闻出现,今年还有非法买卖卵子的新闻传出,当时就引发舆论的热烈讨论,其核心议题就是代孕的合法化问题。代孕是否应该合法化,一直以来争议不断,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现象一直存在,这背后对应的是部分家庭的现实需求,尤其是一些失独家庭,希望通过价格便宜的辅助生殖技术实现再生育。舆论在讨论这一话题时普遍提到国外经验,很多国家都经历了从禁止到合法化的过程,学者提出用规范代替禁止,大致也反映了这种趋势。
除了上述两个细分议题,最受舆论关注的大概是社会抚养费问题。计生政策下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失独家庭,二是黑户群体。因为此次政策调整,黑户群体再次成为焦点,政策调整为消除黑户现象提供了契机,而能否如外界期待的那样让黑户入户,关键还要看社会抚养费政策。该政策过去争议非常大,有专家提醒,计生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废除,社会抚养费并不会取消,但旧规定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提到,各地在让黑户入户问题上表现不一,如今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社会抚养费调整以及黑户入户也应跟上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