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是整齐划一的集体主义教育,经常被要求写写决心书、新学期新打算之类,世易时移,表决心变成了许愿,不管是生日还是新年,常常会被拿来鼓励别人“许个心愿”,或是暗示自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了,又可以重新开始。
新年元旦去揣想,2016会是什么样的一年?这个新年,你有没有新的惊喜和期待,有没有“从头再来”的念头、勇气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唐山大地震40周年,大烟囱林立的大唐山还将迎来世界园艺博览会;奥运会在巴西举办;美国大选……眼下能够想到、预先可能有所准备的重要历史纪念日或是重要事件,就这么多。
如果可以有新年愿望,惟愿这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不要有雾霾爆表、红色预警;不要有飞机坠落、客轮沉没、校车倾覆的消息;不要有地震、山体滑坡、矿难、路面坍陷;不要再有留守女孩被性侵、老师针刺幼儿、医学生投毒、病人家属打医生之类新闻;不要暴恐事件,不论它是发生在乌鲁木齐还是巴黎……
资讯的发达,让全世界的灾难都如在目前。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从汶川地震开始,七八年间,意外灾难发生密集如蚁聚,累积的不安击打着我们曾对这世界坚定不移的乐观和信心。
不再许愿,也不再说“从头再来”,在新年开头的日子里,宁愿多想想“不要”,想想,为了实现“不要”,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怎样守住那些导致灾难与意外瞬间发生的日常“底线”。
老百姓的“底线”愿望,原本都是简单而共通的,左右不过是健康和平安。一级政府,只要能瞄准了这条底线去谋民生促发展,便错不了。
不久前上海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也是强调“守住底线”:守住2500万常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负增长、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的底线。细想想,已经有那么多改革的试点举措开了头、上了路,不论是自贸区、科创中心、互联网+,还是教育、医疗、养老、二孩等等,旧的已在打破,新环境新机制尚待琢磨和完善,变化和发展势在必然,惟一需要记取的,大概就是底线和初心。也许,在某种大环境大气候之下,有些底线真要守住并不容易,但无论如何,以科学思维、底线思维去治理、行事,自会远离危机。
一城如此,一个人也如此。与其编织不着边际的美梦,面对现实时满怀幻灭与抱怨,不如想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如果想让城市少几天雾霾、社会消除几分戾气,如果要让世界少一些流血冲突和人祸,如果让自己在2016年过得更好更精彩,最低限度,你需要守住什么、做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