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兵器/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极争端促多国研制专用军事装备
王馨立
  随着全球日益变暖,曾经寒冷空寂的北极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挪威、加拿大、瑞典和俄罗斯等北极周边国家对北极的争夺日趋激烈。为了在北极归属问题上获得更多话语权,这些国家不仅把更多军事力量派往相关区域,而且还花费大量资源研制适合北极环境使用的军事装备。

  覆盖北极的卫星网络

  在北极争端相关国家中,美国的军事力量无疑是最强最先进的。不过,正是由于太过先进,美国的各种武器和作战平台往往严重依赖卫星网络提供数据传输和定位导航。可是传统的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受到地球曲面影响,其通信信号并不能完全覆盖北极地区,这有可能导致美军的先进作战平台在北极难以发挥作用。为此,美国海军正试图通过发射卫星,组建一个名为“移动用户目标系统”的卫星网络,它具有更强的信号功率和经过优化的飞行轨道,能克服地面曲率的影响,将北极地区完全纳入覆盖范围。

  耐高寒的无人飞行器

  北极地区的极度低温会导致湿气冻结无人飞行器的机翼,干扰机翼方向舵的转动,影响动力机构正常运作,凝结在机体上的冰块还会使飞行器的重心发生改变……总之,北极地区的低温和强风对目前各国军方使用的无人飞行器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加拿大和俄罗斯正在研制适合北极地区使用的无人飞行器,这些特殊型号的无人机可在-34℃和强风环境下正常工作。2014年8月,加拿大在北极军演期间测试了一种耐低温的无人直升机。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在2015年内多次在北极测试名为“奥兰-10”的无人驾驶直升机。

  更大的情报侦察船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起,挪威海军就长期派出“玛利亚娜”号情报侦察船监视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活动。这艘侦察船于1992年开始建造,1995年服役。“玛利亚娜”号虽然隶属于挪威海军,但实际由挪威情报局管理,是挪威为搜集军事情报而建的间谍船。船上安装有大量的探测设备,配备了14名船员和31名情报技术人员。然而,进入21世纪后,这艘“玛利亚娜”号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挪威方面的需要。

  据悉,挪威情报机构正在购买新的情报侦察船,相关费用可能高达2.5亿美元。新船仍采用“玛利亚娜”号的船名,但船体长约128米,排水量是现役“玛利亚娜”号侦察船的2倍,几乎与大型客轮相当,预计将于2016年投入使用。新的“玛利亚娜”号可以进行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的海上巡航,更密切地监视俄北海舰队在北极地区的活动。

  “长耳朵”潜水机器人

  2015年5月,北约组织的“联盟”号科研船在挪威海岸附近对一款外形酷似鱼雷的新型潜水机器人进行了测试。据称,这款潜水机器人的设计初衷是用于在北极区域搜寻各种在水下活动的装备和潜艇。潜水机器人内部安装有极为灵敏的被动声呐设备,可以从海洋背景噪音中分辨出特定的声波信号(如舰船推进器扰动水流的声音或驱动装置的噪音)。据相关研究人员透露,这种潜水机器人还可用于投放一次性声呐传感器(也称声纳浮标),构建一个声呐监听网,实时监控北极地区的水下活动。    王馨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街拍/目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家装之窗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评论/随笔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连载
   第B08版:家装之窗
黑海卫士:俄“红宝石”级巡逻艇
瑞典接收NH90反潜机
俄测试新型遥控武器站
北极争端促多国研制专用军事装备
新民晚报兵器/军界瞭望B04北极争端促多国研制专用军事装备 2016-01-01 2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