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旧时民间消寒物事
福 华
  福 华

  冬至日开始后的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小时候生活在昆山,虽地处苏南,亦是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记忆中一些民间的消寒物事仍印象深刻。

  寒冬腊月小孩子最怕手冻僵后不能玩。记得家中有一个铜制的手炉,盖子上有星星点点的小孔,内置烧热的草木灰,烘在炉盖上,冻僵的手便灵活起来。兄弟姐妹都抢着要手炉,不仅是为了取暖,还因为如果将生黄豆放在草木灰中,一会便会爆熟,听到啪啪的爆声,品尝香香的黄豆,是童年的乐趣。

  苏南没有类似北方的热炕,晚间睡觉最怕的是脚冷,铜制的“汤婆子”暖脚效果最好。但我一直不明白,汤是指内灌热水,为什么后面带一个“婆”字?后来读《说文》,看到有“婆,奢也。”之说,那汤婆子可是奢侈品了!清人李光庭撰写的《乡言解颐》中的解释则更接近民间的说法:婆,老母也,老母给稚子用的东西则用母之名。

  寒冬季节,家中招待客人,少不了一个“暖锅”,亦称“边炉”,也就是一个铜或锡的锅,置于炭火之上,将肉圆、蛋饺、熏鱼、粉丝、蔬菜等放在其中。下面是炭火微明,锅内是汤沸不溢,看着吃着,寒气全消。清人谭大中的《暖锅》诗对此有生动的描写:“添来炉火寒威解,味入丹田暖气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街拍/目击
寒衣暖心
在南极过圣诞节
南极半月岛
“股奸”自述
旧时民间消寒物事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猴年马月来临前
你不美,因为不勤快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旧时民间消寒物事 2016-01-18 2 2016年0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