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有人星夜提现,有人黎明卸载。纵观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抓住用户体验才能抓住人心,微信逆势收费不讨好,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批评微信“雁过拔毛”,也并非市场逻辑。一方面,腾讯长期为小额高频的支付业务垫资,或已“不堪重负”。另一方面,0.1%的手续费更像是留住资金、激活微信消费的“价格杠杆”。
冷静来看,市场没有免费午餐。即使借助了互联网技术,交易费用也不可能降为零。真正的问题在于:谁来承担成本。微信缺少自己可控的支付场景,又缺乏议价能力。因此,在这次收取提现手续费的决策中,微信略显尴尬。
其实,不管是向商家还是消费者收取,交易成本就在那里,最终承担者还是消费者。消费者能去留由心、用脚投票,是移动支付充分竞争带来的红利。反过来,企业的决策自由,也应保障。收费作为企业的商业决策,能否成功,也应交给市场来检验。
不过,用户关于互联网支付收费和免费的争论,依然很有意义。它提醒我们: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移动支付环境,我们还在路上;而企业的决策者是否围绕用户体验决策,将影响成败。事实上,中国互联网经济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只有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红利,并从制度入手降低市场整体的交易费用,才能真正让消费者受益。
(何鼎鼎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