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科技发展之飞速,总让人有种现实与虚拟交错的时空穿越感,那些小时候在科幻小说里才能读到的桥段,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真实生活中。比如,前不久刚打败了欧洲围棋冠军的谷歌围棋机器人“AlphaGo”,不日就要“约架”世界级围棋棋手、韩国九段李世石。然而,人工智能才刚刚“热气腾腾”起来,一盆“机器人会不会聪明得太快”的冷水就浇了下来。越来越智慧的现代“科幻”生活里,人类当如何自处?
在不久前结束的冬季达沃斯年会上,人工智能引起热议,“下一代机器人”很可能拥有与人类近似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有科学家预测,到了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计算机的智能将超过人类的大脑。当然,这也算不上新鲜说法,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里,机器人早就有了堪比人类的智慧,只不过这么多年来,机器人的“智商”从来没有真正“上线”过。但“AlphaGo”之战,却确确实实带来了“智力进步”的震动,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被视为人工智能最难破解的围棋中败北。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真的进入了快车道。
实际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出现了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朋友L小姐每天刷脸打卡上班,运用到的就是图像识别技术。朋友W先生喜欢“调戏”智能手机里的语音机器人,当然,他也会指挥机器人帮他拨通女友电话、搜索出行目的地等。
随着人类对机器产生越来越多的依赖,机器人应用会不会带来失业潮、人工智能会不会“过于聪明”而带来安全可控风险甚至引发人机大战等种种担忧,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想象,而泼冷水的人们也并不是单纯的杞人忧天。连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都曾担忧:“成功制造出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后一个里程碑,除非我们能学会如何去规避这种风险。”我倒觉得,面对肯定会越来越聪明的人工智能不必太过恐慌,恰巧也正如霍金所言,我们要做的除了张开双臂拥抱和享受这些现代“科幻”,也需要提前思考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相处之道,这其中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人工智能里关于“人”的研究。